当前位置:首页

红旗飘扬处 咏志向祖国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丁子哲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6期  浏览字号: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从天安门广场到雪域高原,从塞北边陲到南国海岛,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激昂的旋律响彻大地,中华儿女的心中满是激动与自豪——此生无悔入华夏!
  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义勇军进行曲》以铿锵有力的词句伴着雄壮激昂的旋律,唱出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强烈心声,激励着中华儿女挺起脊梁、众志成城,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
  2011年2月,利比亚动乱,祖国的舰队在港口接同胞回家。邻国边境临时打开,只允许中国人通过。有同胞因为护照丢了无法离境时,前来协助撤侨的工作人员就让他唱一首国歌,唱完就放行。
  “国歌、国旗在那时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首歌和一面旗帜。当撤侨进行的时候,当同胞们唱着国歌、举着国旗通过边境的时候,国旗和国歌就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是我们精神归宿。中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亲历撤侨的同胞激动地回忆道。
  这高昂的旋律,已融入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生命乐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义勇军进行曲》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凝聚着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仪典制度和国家标志制度建设,将其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随着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全社会维护国旗、国歌、国徽尊严的意识和氛围不断增强。
  2017年9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该法自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歌法全面规定了国歌的地位以及国歌奏唱的场合、形式、礼仪等内容,并附以国歌词谱。国歌法对于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增强国歌奏唱的严肃性和规范性,维护国家尊严,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国歌法施行后,各地各部门把宣传贯彻国歌法作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行动,以贴近中心工作、贴近人民群众为出发点,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推进国歌法深入人心。
  例如,在聂耳的故乡云南玉溪,玉溪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自有门户网站、微信平台、手机应用程序、LED电子屏等媒体平台,积极刊播刊发国歌法宣传海报、标语口号、微视频。通过开展国歌法执法检查,组织开展“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宣传宣讲、国歌法主题宣传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广大群众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2024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进一步增强了国歌奏唱、播放和使用的严肃性、规范性。
  多年来,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法律维护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底之音。那深沉浓郁的情感,家国天下的情怀,奋发向上的斗志,将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唱中汇成永恒的交响。
  奥运赛场上,我国运动员常常身穿贴着国旗或国徽图案的服装,为国争光,观众的脸上也贴着国旗贴纸,为祖国运动员加油助威;国庆节来临时,各地群众胸前别着国徽,手中挥舞着五星红旗,神州大地处处飘扬“中国红”……实践中,人民群众常常把使用国旗、国徽图案作为表达爱国情感的重要方式。
  2020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国旗法、国徽法进行了修改。2021年1月1日,新修改的国旗法、国徽法正式施行。
  修改后的国旗法、国徽法对这种爱国情感的正确表达给予鼓励和支持。国旗法规定,国庆节、国际劳动节、元旦、春节和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各级国家机关、各人民团体以及大型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应当升挂国旗。国徽法明确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
  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代表着国家权威与尊严。时代在变,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屈斗志不会磨灭,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不会改变。每当我们佩戴国徽、凝望国旗、唱起国歌,爱国之情总在胸怀激荡,激励着我们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奋勇向前。起来,起来!前进,前进!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