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刘怀平:追“绿”逐“智” 跑出履职“加速度”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刘怀平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科技创新的未来已至,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赢得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心、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为盐城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4月28日,在盐城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推进双创融合、勇当碳路先锋”代表讲坛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的发言,引发与会代表强烈共鸣。
当天,6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人大代表登上讲坛,分享与盐城一起拼搏、与科创一起逐梦的履职故事,展现了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和为民履职的深厚情怀,广泛汇聚起助力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刘怀平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围绕储能技术创新、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图为刘怀平代表。(代表供图)
2025年全国人代会上,刘怀平聚焦能源与环保的深度融合,针对性提出多件建议。一是在推动多元储能技术发展与示范应用方面,建议以制定“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将多元储能技术纳入区域能源战略规划范围;二是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与新型储能技术协同发展方面鼓励先试先行;三是在推动零碳园区建设与示范应用方面,建议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将零碳园区纳入国家绿色发展重点工程。
刘怀平建议,设立专项科研经费,重点支持固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创新实验室开展固体电池电解质和负极材料的研发与材料攻关。每年遴选并建设1—2个省级储能示范项目和中试基地,通过示范引领,完善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产业协同机制,加快储能技术产业化进程。
钢铁行业是耗能大户,应用储能技术效益明显,能够产生示范效应。刘怀平建议,同步完善电力市场规则与容量补偿机制,明确钢铁企业储能系统参与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支持钢铁企业应用固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先进技术,通过产学研合作探索“储能+钢铁”一体化商业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助力地方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刘怀平建议,完善绿电交易与碳市场机制,推行“光伏+储能+微电网”模式,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工业用能深度融合。支持园区参与碳交易和绿证认购,探索“碳核算—减排—交易”商业模式。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示范引领,加快零碳园区规模化建设,为“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我一方面积极参与全国、省、市、区人大组织的调研活动,另一方面结合本职工作,深入企业调研,广泛听取行业意见,多渠道了解情况,努力提出高质量议案和建议。”刘怀平说,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必须深入群众,为创新发展听民声、聚民智、建真言。履职7年多来,他累计提出40多件建议和议案,其中有近20件建议是围绕环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些建议和议案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和办理。
“自2018年起,我先后参加了多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2023年6月,参加了在四川省开展的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2024年6月,参加了在河南省开展的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刘怀平说,他积极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生态环保相关调研,今年4月7日至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率调研组到江苏,调研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情况,他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调研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刘怀平坚定地告诉记者,未来,他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好代表职责,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为建设美丽中国积极献计出力。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