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浦东新区大团镇:一场台风考验出的民主力量
今年7月,台风“竹节草”过境那天,浦东新区大团镇金桥村种桃大户张大叔凌晨三点就爬起来往田里跑。让他意外的是,往年一遇暴雨就积水的桃园,这次居然清爽如初。站在田埂上望着畅通的排水口,他想起了年初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议事厅里,人大代表郑重承诺的那句话:“今年汛期前,一定解决排水难题。”
议事厅里“长出”解决方案
金桥村西南角的这间议事厅设置在党群服务中心最显眼的位置。深色的会议桌上,摊开摆放着最新的村民意见登记表;墙上的公示栏里,1名区人大代表和3名镇人大代表的联系方式一目了然。每个月的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这里总是挤满了村民,大到村庄规划,小到路灯维修,都能成为议事话题。
“去年台风天,排涝口堵得厉害,差点淹了桃树。” “那管道太细,再遇大雨肯定出事。”今年5月,正是在这样一个接待日上,几个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把压在心头的担忧倒了出来。镇人大代表季怡丽当场记在本子上,下午就带着卷尺和村民代表一起去了现场。

“得用大型机械挖开重铺。”在随后的议事会上,代表们和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围坐讨论,很快形成方案。当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案在村民代表会议上通过时,张大叔还嘀咕:“这么快就能定下来?”没想到一个月后,挖掘机就开进了村里,人大代表每周都来工地盯着进度。
“五步闭环”兑现民生承诺
在金桥村,村民们都知道议事厅有个“五步秘诀”。72岁的王阿婆不会用智能手机,却能清楚地说出这五个步骤:“先登记,再研究,接着派人办,然后盯着看,最后给我们回话。”她去年反映的村口道路破损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代表接待时记下诉求,村里第二天就派人勘察,一周后施工队进场,王阿婆还被请去当监督员。“每天都能在公示栏看到进度,完工后干部还来家里问满意不满意。”老人笑着说。现在她逢人就夸:“议事厅办事,靠谱!”
这种闭环机制让村里的大小事都有了章法。外来租户小陈反映租房纠纷,三天就得到调解;村民反映路灯不亮、断裂,不到两天已进行维修……自运行以来,议事厅收集的10条建议中,8条已经落地,剩下的2条也在公示栏标注着办理进度。
田埂上的民主实践课
台风过后的第一个晴天,村民代表们说说笑笑地走进了议事厅。“多亏了你们,不然今年的收成就泡汤了!”张大叔的声音洪亮,代表们却摆摆手:“这是大家商量着办成的事。”这话一点不假:改造排水口时,有村民担心占用自家菜地,代表们就带着图纸上门,一趟趟解释规划;施工需要临时占用道路,议事厅又组织周边农户开了协调会,商定错峰通行时间。“不是干部说了算,是大家坐下来慢慢聊,总能找到都满意的法子。”季怡丽说。
如今的金桥村,议事厅经常热闹非凡,有时是讨论如何引进更多企业落户,有时是商量重阳节的敬老活动,偶尔还会有外来务工人员来反映孩子上学的难题。代表们的笔记本越记越厚,村里的路越修越宽,村民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