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立法弘扬爱国主义 筑牢“报国心魂”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于 浩
黄河之水汤汤,奔涌五千年;华夏文明绵绵,熔铸爱国情。翻开史籍典册,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南宋,一个少年褪衫伏案,脊背绷紧如弓弦。银针蘸墨,岳母指尖抵住针尾,一笔一画在儿子背上深深刻入“精忠报国”。字迹混着血墨,凝成历史的一页传颂至今。
1940年的长白山下,子弹击中了杨靖宇将军的胸膛,鲜血染红了皑皑白雪。日本侵略者残忍地剖开杨靖宇的胸腹,发现他的胃里竟无一粒粮食!侵略者被震撼了:“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今天,抗日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这个“地方”,是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无私奉献的偏远山区,是黄大年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牵挂的科研项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更需要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携手同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道出中华儿女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释爱国主义丰富内涵,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守护与弘扬如熔岩般滚烫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是历史的深沉回响,更是照亮前行之路的不灭灯塔。立于新时代的巍峨坐标之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需要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
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早已将爱国主义精神熔铸于字里行间。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作出第五次修改。序言充实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宣言,总纲写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等,进一步构筑起爱国主义的宪法根基。
如果说宪法是爱国主义的“根”,一系列专门立法则是“枝叶”,让抽象的情感有了具体的制度依托。
“教育上必须把牢,从小培养爱国心。”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法治之光照耀下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股精神力量流淌于校园的书声琅琅中,融入家庭日常叮咛的细微处,更贯穿于社会风尚塑造的每一个角落。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2024年1月1日,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的当天,7.3万名群众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向五星红旗敬礼、唱国歌,群情激昂。国歌,国史的见证,民族的心声。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传遍大江南北。国歌法自2017年施行以来,只要铿锵旋律响起,就会在国人的心中引发共鸣,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这沉甸甸的话语里,昭示着国防如同水之于生命般不可或缺。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标志着国防教育事业开启了新篇章。
在江城武汉的汉阳区江欣苑社区,居民潘争光的心中激荡着喜悦。“孩子特别爱好航模和军事知识,经常拉着我给他讲各种军事故事。”他说,平日就很留意国防教育方面的信息。当得知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时,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宝贵契机。“国防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孩子们是祖国的希望,我希望尽自己的努力让国防教育变得更好。”
这部凝结着人民意志的新修订法律中,写入了如潘争光这般来自基层的声音——“普通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应当按照学生军事训练大纲,加强军事技能训练”。如今,国防教育的甘霖正无声浸润着每一颗年轻的心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把国家的需要作为理想和志愿的王永志,英勇顽强、屡立战功的黄宗德,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的王振义……记载在国家功勋簿上的英雄楷模,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历史和民族精神,将为一代代人铭记和接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英雄烈士所承载的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视的精神价值。必须以立法构筑铜墙铁壁捍卫英烈荣光,严惩一切污蔑亵渎的行径,成为全社会的统一共识。英雄烈士保护法应时而生,以法的威严,廓清迷雾、匡正视听,为英烈之名铸就坚不可摧的铠甲。
历史的车轮总是前进,源自血脉的情感愈发凝重。如今,保障爱国主义的制度之网越织越密,除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国歌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等专门法外,国防教育法、学前教育法、文物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中的有关条款,设立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决定,再加上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全方位为公民恪守爱国之责、弘扬爱国之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准绳与坚实支撑。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而9月3日这一天,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确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是为了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忆往昔,红色江山热血浸染;
看今朝,红色血脉永续相传。
无论何时何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从“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格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到“为时代而牺牲”的气节,“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抱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历史川流不息,爱国世代相传。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