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宁市人大:督实“小切口”助力专项监督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以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专项监督为抓手,聚焦“一粒种子、一项人才、一类问题”开展“小切口”精准监督,助力破解乡村振兴难点堵点,助推新时代“千万工程”持续走深走实。
开展人大业务进站,助力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在开展人大业务下沉代表联络站活动中,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种业“卡脖子”隐忧、本土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市政府首次将“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写入新一轮农业产业政策,明确对种子企业等农业主体研发并通过国家级审定的主要粮食作物和渔业新品种,市财政给予每个30万元奖励;对经济作物在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类评比中获得省级、国家级金奖的,分别给予0.5万元和1万元奖励,为推动现代种业发展、打造国家级制种大县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开出“民情直通车”专车,助力构建人才培育模式。将推进“青年入乡”发展作为专项监督的一个重点,依托“民情直通车”这一海宁特有的民主载体,把“青年入乡”专车开进村社一线,面对面听取入乡返乡青年代表意见建议。在审议意见中专门就“做好‘人才’的文章,加快推进‘青年入乡’发展”提出具体意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创新开展“海宁园丁”学用贯通培育省级试点工作,成功构建了“培训+实习+比赛+考证+(创业)就业”五位一体的全链条培育模式,首期共培育花卉园艺产业直播主播人才42人,实现了“学用结合、以用为主、重在实效”,为乡村人才培育提供了可复制的“海宁方案”。
开展“小切口”精准调研,助力解决堵点难点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监督精准性,根据专项监督的重点内容,先后召开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等5个“小切口”座谈会,结合代表建设督办,针对代表反映的问题,梳理列入问题清单,并与审议意见一并交市政府办理。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海宁市村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核备案实施意见》,针对村级服务用房类、基础设施类、一二三产融合类等不同项目的立项审批作出界定,并明确相应职能部门;对高速公路桥下闲置空间利用,明确市交通运输局为牵头部门,共排摸梳理出21处桥下空间利用点位,目前3处已完成利用,18处将列入“十五五”规划中按需逐步推进。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