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罗来昌:最动人的履职答卷在民心
通讯员 秦仿洁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周誉东
罗来昌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唯有将群众期盼转化为行动自觉,方能不负时代使命。”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来昌深情地说。近30载扎根乡土,罗来昌以“党建红”引领“乡村兴”,用“产业旺”带动“百姓富”,将基层工作实践与人大代表履职紧密结合,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罗来昌是土生土长的进顺人,中专毕业后,先后在村属企业做过会计、副经理、经理,1997年到村委会任职,2012年当选村主任,2015年接任村书记。“进顺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罗来昌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村就成了没有土地的村庄。”

罗来昌代表到村民群体中调研。(代表供图)
面对困境,罗来昌和当时的村“两委”班子创造性地提出“跳出进顺、发展进顺”的发展思路,通过土地置换、融资等方式,建设鄱阳湖大酒店,组建江西鄱阳湖旅游企业集团。以“飞地经济”、“总部经济”模式,在异地盘活500余亩土地,建成进顺工业园、物流园和农民公寓,引进企业30余家,解决村民及社会人员近千人就业问题……在一个又一个强有力的举措下,2024年,进顺村实现村集体收入5000余万元。
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罗来昌积极推动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将村集体产权100%量化给村民,让家家户户都拿到“股权证”,村民真正成为了村集体企业的主人。
“村民每年人均可分股份分红7000余元,户均20000余元。”罗来昌自豪地说,村民们腰包鼓了,笑容更甜了。
2018年,罗来昌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连任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代表不是去北京开开会、举举手就行了,而是要把带着‘泥土味’的建议带到人民大会堂。”在履职实践中,罗来昌始终把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汇集民智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为了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罗来昌充分利用扎根基层的优势,通过定期接待选民、常态化入户走访、召开群众座谈会、参加代表联络站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他关注儿童健康成长问题,提出了“关于完善和规范激光笔管理的建议”,该建议提出当天获得了超过20万网民关注;在乡村振兴方面,他为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破除“空心村”等城乡二元化现象积极建言。同时,罗来昌还就解决村民出行难题、强化乡村文化平台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等议题,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诺言。
“我的每一份建议都力求建立在扎实调研基础上。”在调研失独家庭保障问题时,罗来昌先后走访全国10多个省份的30多个区县,深入了解多户失独家庭的真实诉求,八易其稿,最终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政策完善。近年来,他先后提出议案建议32件,每一份都凝结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
“罗书记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桌上的民情日记密密麻麻地写着村民诉求。”村民们常说,“从罗书记身上,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为人民’绝不是一句空话。”
谈及村子未来的发展时,罗来昌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将始终坚守‘党建引领、共富善治’理念,以‘实干’破题、用‘民心’铸魂,走出一条以党建强根基、以改革促发展、以共享惠民生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进顺村的基层治理创新正在深化。“力争每件事都能让大家说了算、一起干,真正实现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罗来昌这样诠释未来的发展愿景。
从村企业会计到全国人大代表,罗来昌用近30年的坚守证明:最坚实的根基在人民,最动人的履职答卷在民心。罗来昌说:“作为扎根基层的代表,我将始终永葆为民代言初心,持续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