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条步道跑出民主闭环
傍晚五时,章建锋在护城河健身步道完成最后一圈慢跑,脸上不见疲惫,唯有惬意。“不占马路,不担心过往车辆,不用等红绿灯,不伤膝盖,不枯燥。”一连五个“不”字,道尽了他对这儿的满意。这条今年7月才全新开放的步道,如镶嵌在老城区的绿色“动脉”,绵延跑道、婆娑树影、拂面水风,使其迅速成为长兴县老城区居民们休闲健身的首选地,也让“上班有事业,下班有生活”的美好愿景照进了现实。
不多时,暮色渐起。步道灯光渐次亮起,切换至“夜间模式”。扶老携幼的全家动员,呼朋引伴的邻里组合,纷纷走上步道遛弯。大人们有说有笑,孩童们奔跑打闹。这条串联人民广场、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台基山遗址公园、古城墙遗址等公共空间的步道,为百姓带来了便捷的福祉,让老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份活力的种子,在两年前已播下。县人大代表金美娟的工作单位紧邻护城河,日复一日的上下班路上,也成了她收集民声民意的渠道。“想活动一下,却没个舒心的地方。”沿岸居民、同事朋友的念叨让她记在心。于是经过走访调研,2023年初,她在长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快城区绿道建设的建议》,呼吁充分依托护城河的生态底蕴和历史韵味,规划建设一条贯通的健身步道,提升百姓休闲生活的品质与韵味。
顺民望以施政,循党策而力行。正因为这条建议承载着民意,也与县委所提出的“优享长兴”建设目标相契洽,2023年下半年,县政府在公开征集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时,将健身步道建设纳入考虑范围,并深入征询了多位代表和周边群众的想法。经过数轮论证和征求意见,这一项目被列入2024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清单,提请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表决。
通过全体代表票决,护城河健身步道项目高票入选当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项目确定后,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汇聚的民意精细地融入设计的每一个“毛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反复踏勘,不断反复论证以求至善,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接连召开多次意见征询会,邀请人大代表和沿岸居民共同参与讨论。从步道宽度是否便于数人并肩同行,到路面材质是否足够柔软护膝;从照明灯具的色温亮度如何兼顾舒适与安全,到监控探头如何布局实现全覆盖,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充分讨论。“年长居民希望多设休憩点,年轻父母关心夜间照明,年轻人想要更多智能元素。”金美娟回忆道。这些诉求被详细记录,并体现在最终方案中。
2024年6月项目动工后,民主的监督并未因方案确定而缺位。由相关专业代表组成的代表小组赴现场视察,既为工程加油鼓劲,也为质量严格把关。代表们查看建材质量、询问施工工艺、督促工程进度,确保这一民生项目能够按时、保质地呈现在百姓面前。
今年7月,全长3.87公里的护城河健身步道正式开放。不仅实现了人车分流、绿植提升、夜景亮化等基础目标,更处处体现着此前征集的“民意匠心”:增设的休憩平台让老年人可以随时歇脚;全线优化的照明系统让夜跑者安全感倍增;分布式设置的智慧大屏实时显示人流、运动里程、消耗热量等信息。尤为可喜的是,为高水平落实“文化强省”建设,沿途还匠心独具地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展示元素:举步间,可与明清古城墙遗址相遇;刻印墙上的,是唐代曾任湖州幕僚的陆龟蒙,文韵悠然之诗;长兴古城墙复原图,诉说往昔城郭轮廓;臧懋循、顾应祥等曾在此留下佳话的文人墨客生平介绍,也分布于步道节点……散落步道沿途的历史印记,共同勾勒出长兴老城的文化脉络与历史纵深。而这条步道,成了一个可漫步、可休闲、可阅读、可互动的多元化“公共客厅”。

项目建成效果,需要以群众的评价作为最终的“验收单”。金美娟等代表再次走上步道,以监督者、建言人、体验者的多重身份,看现场、听反馈。“带娃方便多了,我们和小区邻居家的孩子都喜欢约在这里玩玩逛逛。”“每天都要来,消消食,散散心。”……一条步道,同时回应了公众健康、城市空间优化、社会关系重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深层次问题。而听到这些反响,金美娟倍感欣慰。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项目承办单位就她最初提出的建议,给出了一份详实的办理回复,清晰列出了每一条建议的采纳情况和落实结果,从而形成了“代表提、政府办、群众评、人大督”的完整闭环。
从一句闲聊,到一纸建议,到一次票决,再到一张施工图,最后呈现为一条步道,长兴护城河步道的诞生全过程,生动诠释了民生实事如何从“为民做主”到“由民作主”的深刻变迁。在这里,民主,融入每晚的散步脚步、每次的邻里相逢,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可感可及的幸福存在,也在全县深入实施“共同富裕深化年”行动的实践中,勾勒出人人享有、处处温暖的品质生活图景。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