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韩其芳:用制造电缆的精度“打磨”建议
通讯员 李雨曈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于浩
韩其芳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
“我有一个Excel表格,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都要详细记录、仔细复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主任韩其芳32年如一日,凭着一股韧劲,不断探索创新,从一名高中学历的拉丝工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时间回到1993年,韩其芳通过考试进入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平湖电缆厂。“拉丝工序又苦又累,很多人认为我坚持不了多久。”但他勤勤恳恳、毫不懈怠,珍惜每一次的上岗操作。

韩其芳代表在工作中。(代表供图)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4年,电缆厂从国外引进了交联生产线,但这条先进的生产线却有着“开机必产300米废线”的弊端,相当于开机一次就损失1万余元。“外国工程师嘴边挂着的那句‘正常损耗,不可避免’,让我一直记在心里。”
“当时咱们还不富裕,可就是富裕了,也不能这样浪费。”韩其芳说,他就较上了劲,看不懂英文说明书,就对照词典逐字翻译研读,耗时1年6个月研发出二次密封操作法,把废线压缩至30米以内,成功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近百万元。
电缆半制品的绝缘偏心度是衡量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参数。对于很多企业而言,达到绝缘偏心度“不大于15%”的国家标准容易,但要突破绝缘偏心度“不大于8%”很难。为了攻克技术难题,韩其芳整理出了超10万条生产数据,计算提炼出了校预偏心操作法。
凭借绝缘偏心度5%,绝缘厚度最薄点大于4.4毫米,远超绝缘偏心度8%和绝缘厚度最薄点4.2毫米的技术突破,晨光电缆公司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缆产品采购项目招标中脱颖而出。
自2009年担任总工程师助理后,韩其芳不遗余力地传帮带,给新员工教授入职第一课,编写《电线电缆培训教材》、《交联工序培训教材》……截至目前,韩其芳交联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带出高级工及以上职称50余人,取得国家授权专利16项。
2023年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这位在毫厘间雕刻电缆精度的工匠,也在用匠心与初心照亮履职建言的新征程。“做好人大代表,需要接地气,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基层调研。只有真正沉下去,关注社会问题、倾听真实声音,才能代表人民。”
2024年2月18日,韩其芳来到浙江传化天松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浙江杰上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他们希望建立更多中试平台用于新产品资质认定,建议国家标准及时更新跟上新产品的开发建设等。”韩其芳把这些声音吸纳进“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建议”,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4个月后,韩其芳收到了科学技术部的书面答复,其中明确“下一步,科技部将继续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制定”,这让他很高兴,大家的呼声有了回应。
对于自己提交的每份建议,韩其芳始终用制造电缆精度的精神状态去打磨,每份建议平均修改七八稿,还反复邀请专家、同事共同“会诊”。“既把建议‘磨薄’,避免空泛;更把建议‘磨厚’,确保内容丰富、贴合实际。”
作为工人代表,技能人才的培育与发展,一直是韩其芳关注的重点。他建议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引导企业发挥技能人才培育主体作用、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技工教育发展机制等,得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高度重视。
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韩其芳继续紧盯“工匠断档”问题,提交了高度重视线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他提出,通过精准施策,共建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高质量建设线缆专业学科;进一步激励线缆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人才活力。
“能够为一线工人代言发声,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倍感自豪。未来,我将继续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把更多来自基层、饱含期盼的呼声,精准传递到议案和建议中。”韩其芳说。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