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滁州:全链条收集民情 全天候回应民声

通讯员 张丽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徐航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6期  浏览字号:
  “今天有人大代表在这里接待群众,我想反映一下企业开工手续复杂的难题。”一大早,天长市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步履匆匆地来到广陵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中心,针对企业在扩大规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向轮值的天长市人大代表柏广新反映情况。柏广新不仅当面回复,更是马上行动,推动问题解决落实。
  这是滁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丰富拓展基层民主实践形式,建好用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中心,更好地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多样化履职平台推动民声落地
  “仪器仪表和电线电缆是我们天长市的重点产业,营商环境的优化对于提升地方和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是天长市人大代表许义彬关注的重点。在基层实践中心,他围绕招才引智提出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如今,在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当地企业和多所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进行高分子材料研究,为电线电缆行业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推动产业发展。
  为不断完善基层实践中心等平台的功能定位,滁州市10个基层实践中心基本都设置代表接待区、学习研讨区、实践成果展示区等区域,具备理论研习、代表活动、数字交互、意见收集、工作展示等功能,侧重不同类型平台的同时,更加畅通了人大与代表、代表与群众及部门联系的需求。
  从优化营商环境,到群众身边的修路修桥、改善人居环境,在“民声邮筒”旁、“居民议事亭”中,滁州市各级人大代表借助基层实践中心及“家站点”等履职平台,结合“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等履职活动,收集民意、广集民智、为民解忧,让群众的“心声”有了“回声”。
  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基层实践中心建设,并以此推动“家站点”迭代升级,形成特色代表履职平台,不仅满足代表履职需要,更提升群众幸福感。如今,全市的10个基层实践中心,成为了代表履职阵地矩阵的骨架支点。此外,120余个分布在乡镇、街道的规模较大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重要节点,带动500余个“家站点”共同构成阵地网络,实现全市91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进基层实践中心、入“家站点”,满足群众便捷联系代表的全天候需求。
  特色民主实践活动撬动基层治理
  “我在燃灯社区人大工作联系点接到群众反映情况后,立即与镇人大代表吴杰到现场查看。”小溪河镇人大代表刘德友在一次进家入站履职中了解到,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社区东二村民组两户人家因为污水流淌问题产生矛盾。多次征求两家和周边群众意见后,人大代表建议由燃灯社区购买十二节涵管,并动用挖机清沟,采用地下埋污水涵管,将污水从涵管引入污水管网。
  人大代表“沉下去”,基层民主“开出花”。在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千名人大代表助力社会治理”活动中,以“人大代表+网格化”工作机制为基础,四级人大代表全部下沉到全县各网格,采取“线下+线上”联动的方式,打造“代表+”乡村社会治理模式,让代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有力推动人大工作与乡村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为乡村社会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聚焦联系群众的“前哨站”、民主协商的“议事厅”、汇集民智的“民意窗”、基层治理的“监督岗”、宣传教育的“大课堂”等五大功能,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实施意见》,鼓励各地依托本地特色行业产业、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中心建在产业链上、开发园区,关注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和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以生动民主实践推动有效基层治理,让基层实践中心充满“烟火气”、“文化味”。
  天长市千秋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中心结合街道实际,打造“好邻里”无讼千秋工作室和“新业态”爱心帮扶工作室,引导和组织人大代表将群众中的矛盾化解在源头,推动新业态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明光市古沛镇人大在新建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组织实施民生“微实事”,针对一些群众呼声强烈的民生实事项目,在“督”上下功夫,由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以“微实事”助力“大民生”……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各基层实践中心和代表“家站点”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彰显不同特色,让代表履职更贴实际,更富成效。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