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建始县:“屋场夜话”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建始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州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县、少数民族聚居县,为顺应“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征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习性,我们采取就地就近的原则,在联系服务群众时,以“屋场夜话”为开展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让代表带动群众一起想、一起干。
找准路子,把渠道畅通起来。“屋场夜话”兴起学习热潮。坚持理论学习“第一议题”,组织代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如,业州镇第二代表小组围绕新修订的《代表法》组织学习,3名代表对比新旧法案,围绕修改的6个关键开展交流,着力以学增智、以学提能。“屋场夜话”实现诉求直达。围绕重点监督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收集意见和诉求,选区参会代表结合履职实际畅所欲言。近三年,我们组织开展了632次“屋场夜话”,累计参与人数突破5万人次,汇总有效建议、收集合理诉求2167条,办结1987件。“屋场夜话”鼓足群众干劲。大家的事儿大家商量着办,针对群众关注的难事、实事,我们通过“屋场夜话”为群众加油鼓劲,把大家的心拉到一起。茅田乡太和街村有2.6公里产业路亟须建设,但资金缺口较大,3名选区代表积极呼吁,发动30余户村民投工投劳参与共建,无偿出让土地山林近10亩,投入义务工50多个,组织挖掘机、翻斗车等设备7台,用40万的资金完成了预算80万的路基工程。
搭起台子,把机制固化下来。深化选民接待机制。每月25日,代表轮流在联络站接待选民,选区代表“持证亮码”当好“宣传员”“监督员”“调解员”,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诉求。去年5月25日,红岩寺镇蜂农因“蜜蜂分巢”引发矛盾,张家的蜜蜂住进了李家的蜂巢,李家认为蜜蜂自然飞来不愿归还,矛盾僵持不下,当天晚上,一名代表出面依据祖辈传下来的养蜂“行规”,妥善化解纠纷。建立代表述职机制。每年12月,我们组织代表回选区,通过“屋场夜话”向选民进行口头述职,让代表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增强,也提高了选民对代表履职情况的知晓度,相关工作画面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实行清单交办机制。对“屋场夜话”中收集到的诉求和意见,代表小组进行梳理整合后形成“民生问题清单”,乡镇人大按责权交办给政府及部门。办理结束后,代表小组综合办理结果形成“效果清单”,在下一次“屋场夜话”给予反馈,群众满意率得到大幅提升。
压实担子,把作用发挥出来。让部门围着代表转。根据每次“屋场夜话”的实际需求,由人大统筹,与会代表现场“派单”,部门负责人到场“接单”,简单问题当场处理,复杂问题现场交办。如,官店镇两名代表反映村头广场通道狭窄,存在安全隐患,镇人大协调城建、安监等多部门开展“屋场夜话”,负责人现场听意见、定方案,仅27天就完成了扩宽工程,全面消除了安全隐患。让代表讲给群众听。我县是农业大县,为及时响应群众对农业技术方面的需求,专业代表小组为有需求的群众“送学上门”,科普农业产业技术和种养殖经验,助推产业发展。去年,30余名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大代表下沉到一线推广普及魔芋种植技术,推动全县魔芋产业发展,种植面积由1万亩扩大到9万亩,当年产值突破3亿元。让代表带着群众干。先把代表组织起来,再把作用发挥出去,将群众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大家一起想、一起干。省人大代表程坤深耕康养产业,提出“康养+文旅+农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推动投资15亿元的青花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建始,进一步擦亮“千年古县 康养建始”的形象品牌;州人大代表冷德禄连开7场“屋场夜话”,发动4名代表先行先试,引进平菇种植企业,开办包装厂,带动周边38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集体经济突破200万元,村里办起了“共享食堂”,发起了育儿补贴。(侯锐)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