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向政策与改革要空间
——石狮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纪实
“根据新规划,西环路将拓宽至60米,两侧各设10米防护绿地。若按新规退让,我们原先获批的厂区建设用地将大幅缩水,无法满足建设需求。”石狮市豪健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道出了许多企业的共同困境。近年来,随着石狮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部分专项规划调整导致土地性质与道路红线产生变化,使得一些早年获批的工业用地难以按原计划建设,制约了企业发展。
面对这一问题,石狮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自然资源部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自2023年起,将“盘活利用低效用地”纳入年度监督计划,结合总体规划审查、城乡规划专题询问、海岸带规划建设视察、交通港口建设视察等多项监督工作,多角度发力推动城镇低效用地盘活利用。

石狮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题调研。
2025年7月起,石狮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结合前期监督工作,深入全市17个点位开展专题调研,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在2025年8月6日召开的“石狮市人大常委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代表们认为:“石狮土地资源紧缺,必须向政策、向改革要空间……必须加大闲置地清理与低效用地提升力度……必须加快低效厂房改造,优化空间布局,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石狮市人大常委会督促市政府立足实际,用足用好试点政策,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组建工作专班,压实部门责任
推动政府成立由自然资源局、发改局、住建局等职能部门及属地镇(街)组成的工作专班,组织开展政策学习与业务培训,明确职责分工与阶段重点,梳理问题清单,通过“工改商”“工改工”等方式推动低效用地盘活。
借鉴先进经验,因地制宜施策
推动职能部门学习外地成功做法,结合石狮实际推进低效用地改造:一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顾问,分析深圳、佛山、杭州等地经验,制定“石狮市低效用地改造方案”;二是邀请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开展培训,深入剖析深圳、苏州、厦门等地“工改商”案例,探索符合石狮实际的低效用地盘活路径。
紧扣时间节点,统筹试点推进
根据试点方案时限(2022年10月至2026年12月),督促政府细化任务、分步落实:
建立低效用地数据库
推进低效用地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动态更新,已上报低效用地数据340宗,总面积8146.39亩,涵盖低效居住片区、工矿、商服、历史遗留建设用地及历史围填海等多种类型。
推动低效居住片区更新
结合旧城改造,划定大仑、金曾、前坑前园等3个低效居住片区实施改造:大仑片区一期140亩中,建发璞悦东方住宅小区已建成,安置区已封顶,万佳酒店主体施工中;金曾片区372亩中,安置区正在施工,观唐府已封顶,源昌院主体施工中;前坑前园片区727.5亩中,前园安置区已封顶,前坑安置区土地平整中,3个商住小区进场施工,石狮一中宝盖校区教学楼已竣工交付使用。
有序实施“工改商”
为保障产业与企业空间需求,划定88个工业区块线(共4.8万亩),印发《石狮市低效工业(仓储)用地盘活改造实施意见》,明确适用范围、改造方式、流程及激励措施。目前德辉等10家企业参与,已完成5宗共82.7亩“工改商”项目,另有5宗正在办理。
打造“三生融合”示范区
灵秀“三生融合”产业社区规划面积1.4万亩,旨在建设以产业为基础,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社区。目前已完成服装智能制造园16栋旧厂房及2栋宿舍楼改造,建成标准厂房82亩、仓储研发销售中心105亩、圆通物流仓储用地170亩。该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2023年9月,自然资源部领导率15个省及43个试点城市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来石狮调研,对“三生融合”示范区试点项目给予充分肯定。(作者:叶忠惠)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