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淮安淮阴人大:“回”选区 “沉”下去 “实”起来
“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更是咱们选区的‘自己人’。”8月10日,在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人大代表回选区述职报告会上,李亚军代表一句朴实真切的话语,引来台下选民热烈掌声。今年以来,淮阴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推出以“五个一”(即开展一场述职报告、组织一次专题调研、参加一次接待日活动、推动一批民生实事、提出一件高质量建议)为主线的代表履职机制,组织各级人大代表下沉一线,引导代表从“身入”到“心至”,在“回”选区中倾听民声,在“沉”下去中洞察实情,在“实”起来中破解难题,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回”家架起“连心桥”

代表“回家”,是履职的第一步,更是直达基层、倾听原汁原味民声的关键一环。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是新修改的代表法对代表履职的规范性要求。淮阴区人大常委会积极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并将其转化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生动实践,精心打造 “面对面述职” 与 “心连心接待” 双轨并行渠道,确保民意表达畅通无阻。“台下坐的都是街坊邻居,工作汇报得实实在在,他们才会认可。”一位代表道出了心声。截至8月中旬,全区13个镇街已累计开展代表述职活动42场,858名区、镇两级人大代表纷纷回到各自选区,向选民面对面汇报履职情况,提交一份份接地气的“成绩单”。此外,本届任期内,淮阴区人大常委会已组织42名淮安市人大代表向常委会进行了履职报告,到明年实现全覆盖。
每月10日的“人大代表接待日”,各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点成为温馨的“民意驿站”。今年以来已开展接待活动58场,参与代表超千人次,接待选民3000余人,收集意见建议300余条。各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点对代表建议现场分类、跟踪督办,确保“群众声音声声有回响”。
结合“淮语讲坛”“代表大讲堂”等活动,各级人大代表纷纷走进村居社区,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并立足工作实际,推出为民服务举措。省人大代表李宁深入社区讲解防诈骗知识,现场接待群众答疑;市人大代表谈海杰组织医疗队开展急救培训;金伟鹏在“全国爱牙日”前夕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开展义诊服务……这些活动让代表履职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成为新时期贯彻《代表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沉”身一线“脚步勤”

代表们不仅“坐诊”听民声,更主动“出诊”察实情。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开展了一系列切口小、挖掘深的“微调研”,让建言献策更精准、更接地气。
脚步丈量民情。在长江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区人大代表认真倾听民声,围绕嵇梅河水环境治理,徒步沿岸走访勘察;在王家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20多户老年家庭,精准摸排养老需求。调研的脚步走到哪里,履职的根基就扎到哪里。
智慧汇聚成果。在一线倾听与扎实调研的基础上,高质量建言不断涌现:在淮高镇人大代表之家,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垃圾清运优化方案被迅速采纳;在王家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区人大代表关于“社区增建康养设施”等建议合力推动项目落地。代表们将“沉”下去收集的民意深化提炼,形成议案建议提交到淮阴区人大常委会,努力让“纸面建言”转化为“地面实事”。
“实”干交出“暖心卷”

随着代表履职持续走深走实,“五个一”中的“推动一批民生实事”不断结出硕果,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民声”真正落地为“民生”。在古清口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人大代表座谈收集38条建议,助推老年助餐点建设、适老化改造等3项任务纳入年度民生实事,并创新实施“三查三访”监督机制;三树镇人大代表推动开设暑期托管班,缓解家庭“看管难”;马头镇人大代表深入了解民情,联动部门改造危桥,惠及320户农户;高家堰镇人大代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协调各方推动修路通渠,破解“农机难进、群众难出”困境。
一批治理工程在人大代表的跟踪监督下取得显著成效:在长江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区人大代表全程跟进嵇梅河治理,实现清淤2.13公里、拆违860平方米,让“黑水河”变身“碧玉带”;新渡口街道人大工委运用“人大+”模式推动夏码大沟治理与沙荡桥面修复;南陈集镇人大以“代表履职日记”跟踪推动孙庄“废塘”变风景线。“垃圾清运及时多了,心里也亮堂了!”淮高镇十里村村民的感慨,正是群众获得感提升的真实回声。
进家站、回选区,进的是民心,联的是责任。淮阴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代表“回、沉、实”的履职闭环,以“五个一”履职机制为抓手,真正实现了代表“动”起来、履职“实”起来、效果“显”起来,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