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贾亮:为产业发展献策 为民生福祉建言

“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于我而言,既是沉甸甸的责任,又是无比光荣的使命。”贾亮说。
安徽阜阳技师学院实训中心主任、中国长三角地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拥有多个身份的贾亮,在履职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产业发展献策;听取反映社情民意,为民生福祉建言。
关注汽车产业人才培养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态势一直是贾亮关注的重点。贾亮深知,要为产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必须深入产业一线,了解其真实的状况和面临的困境。
履职中,贾亮频繁走进汽车生产车间,与一线工人、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者面对面交流。他了解到,汽车产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产教融合机制不完善,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许多企业在招聘高技能人才时,发现院校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与岗位要求难以匹配,使得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培训。校企协作的壁垒也较为明显,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往往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如合作模式不够灵活、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贾亮说。
针对这些问题,贾亮建议依托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建立与汽车产业紧密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和培训内容,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同时,鼓励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展在职培训项目,为职工提供持续学习和技能升级的机会,以满足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
此外,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方面,贾亮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打破合作壁垒,完善合作机制,促进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破解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职业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贾亮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必须打造一支庞大且强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摇篮。
为此,贾亮提交了多件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建议。“建议进一步加大技工教育支持力度,将技工院校纳入高等教育序列。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高技工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吸引更多优秀青年选择技工教育,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坚实的教育基础。”贾亮说。
贾亮同时建议,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技能,还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学分互认以及学籍转换等方面细化政策,为学生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转换学习路径提供便利,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
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是贾亮关注的重点话题。他经过调研发现,目前,社会上仍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这严重影响了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对此,贾亮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引导,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同时,引导学生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同样能够成就精彩人生,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贾亮还建议,将劳模工匠精神课程纳入高校选修课,并延伸至普通教育的不同阶段。通过建立工匠科技体验中心、开展劳模工匠教育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劳模工匠的精神风貌和精湛技艺,激发他们对技能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技能”成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高技能人才,也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建言社区养老服务转型
贾亮深知,人大代表的职责不仅体现在为产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上,更要时刻关注民生福祉,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履职过程中,他始终心系民生,将目光投向社区养老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领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贾亮深入社区调研,了解到当前社区养老服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他提出了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转型创新的建议。
贾亮建议,扩大养老机构床位设置,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缓解养老床位紧张的局面。同时,提高养老服务的多样性,除了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外,还应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养老服务项目,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此外,还要注重老年人的健康追求,加强养老服务中的健康管理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医疗服务,让老年人能享受到更加优质、贴心的养老服务。(记者 蒲晓磊)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