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从一粒咖啡,到一条产业链

——云南各级人大助力小粒咖啡香飘万里

来源: “云南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以前一斤咖啡豆才卖10块钱,现在按精品标准种,能卖到60多块!”谈起近年来咖啡产业的变化,云南省人大代表、中咖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竹从感受最明显的咖啡收购价格变化说起,在这“身价倍增”的背后,是全省各级人大精准发力,助力咖啡产业发展的故事。
  专业代表工作站助力 打通咖啡生产“第一公里”
  被誉为“中国咖啡第一村”的保山市新寨村,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大量种植生产小粒咖啡。“过去,村民种植技术粗放,收获咖啡豆后直接卖原料,价格波动大。”市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加维介绍,2012年前后咖啡豆价格持续低迷,咖啡精品率较低,陷入“种得多、赚得少”的困境,一些村民不惜砍掉咖啡树,改种水果等经济作物。
  在咖啡加工环节,“小作坊遍地跑,标准化跟不上”,杨竹曾发愁:“农户家的加工设备五花八门,豆子品质参差不齐,卖不上价,大企业收料难,许多咖啡企业受困于此。”
  2023年,依托隆阳潞江小粒咖啡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联动农科院专家,每月开展“咖啡种植月课堂”:7至9月指导果期管理,10月培训精品果采摘,11月教学加工技术,12月还手把手教农户制作咖啡果皮茶。市人大代表向相关部门申请“咖啡专用肥”免费发给咖农,帮农户申请农业补贴。保山市推出全省首个“咖啡贷”,为咖啡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各村建起标准化初加工点,农户采摘的咖啡豆当天就能按标准加工,破碎豆、瑕疵豆比例大幅下降。作为驻站代表,杨竹感慨:“现在政府和各部门主动上门解难题,融资、办证一路绿灯,我们有更多精力搞精品加工了。”
  保山小粒咖啡通过多种物流运输模式实现“出滇”。图为工作人员打包运输咖啡产品。秦楷第 摄
  “如今,我们新寨村咖啡精品率从10%提升至65%,目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60元,是2012年的14倍多。”王加维说起如今咖啡给村民带来的收入,不由得喜上眉梢。
  各级人大发力 做好咖啡产业监督
  从一粒咖啡,到一条产业链,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年来,人大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多点发力,为咖啡产业发展做好监督工作。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同时,对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对“痛点”“堵点”及“热点”“难点”犀利发问。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省人大从2022年以来连续通过立法和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质询、专题询问“组合拳”,推动《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不断优化我省营商环境。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直接将咖啡产业发展纳入监督视野。2022年,聚焦咖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2024年,针对《保山市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通过“问、看、答、测”闭环监督模式,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咖啡产业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全力推动咖啡产业转型升级。
  现在,云南咖啡早已打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今年,云南小粒咖啡走进南方论坛,香味给全球数百位客商留下记忆锚点;新寨村计划打造的10个咖啡庄园,100户咖啡小院正在逐步建成,咖啡与文旅融合,以产业带动当地旅游,游客既能住民宿、吃咖啡宴,又能体验采摘乐趣,2025年暑期每天已接待游客超千人,当地将咖啡资源整合成资产,再把资产变成资金,群众共同增收致富的好日子一步步到来。
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直播售卖咖啡产品。秦楷第 摄
  再过一两个月,新一季的咖啡豆将迎来大规模采收。在刚建好不久的新寨村六号咖啡馆里,贡江咖啡庄园负责人何文俊向记者介绍着庄园发展情况。庄园核心产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精品咖啡种植1300多亩,土壤肥沃、日照充足、全年无霜,产出的咖啡颗粒均匀饱满,品质较高。从三年前初次到这里考察,到决定投资咖啡产业,吸引何文俊的除了“中国咖啡第一村”的名头,气候、土壤等先天优势,还有新寨村委会、隆阳潞江小粒咖啡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贴心服务。“我们遇到的大事小事,他们都倾力帮忙解决,比如咖啡馆选址、通水通电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个项目得以‘极速’推进。你看咖啡馆的几栋房子,仅用了两个多月就修建完工。”
  在人大的助力下,保山咖啡产业发展成果显著。保山市先后出台多项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构建起种植、加工、营销体系,打造咖啡产业带,建设特色咖啡庄园与加工园区,培育众多咖啡品牌。同时,发挥科研机构优势,建立咖啡标准体系,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大量咖农增收致富。2024年,保山小粒咖啡种植面积14.49万亩,产量2.42万吨,综合产值达90.68亿元,咖啡精品率提高到70%、精深加工率提高到85%。2025年上半年,保山小粒咖啡全产业链产值60.79亿元、同比增长107.33%。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