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卢海衬:撂荒地上种出甜蜜“薯”光
通讯员 何世明 《中国人大》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欣宇
卢海衬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阳西县丰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
“我是农民的代表,要为农民奔走、为农民代言。”站在郁郁葱葱的番薯地里,总是笑眯眯的全国人大代表卢海衬语气坚定。这个如她脚下的土地一般质朴的新农人,是广东省阳西县丰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
白手起家,创业致富,从外行人到领头人,卢海衬用了7年时间。“我们的土地那么好,为什么农民不赚钱?”2017年,回村探亲的卢海衬看到大片大片的撂荒地,心里尽是不解与惋惜。

卢海衬代表在田里查看农作物生长状况。(代表供图)
凭着一股信念,她抵押家中车房,承包百亩撂荒地,成立合作社,种植红薯、花生、丝苗米和百香果。在广东省和阳江市农科院的帮助下,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利用独特的海边气候条件,卢海衬撸起袖子、卷起裤脚,扎进田间地头,从农业“新人”干成“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带动当地农户增收2400余万元,开启了当地“科学种地”的新风尚和农旅融合的发展新篇章。
“我们的‘海边红’咸水番薯,外形饱满、口感细腻、软糯香甜。”卢海衬骄傲地说,她手中的红薯干剔透如宝石,带着别样的香气。在她的经营下,新品种“海边红”咸水番薯声名鹊起,拥有了自己的商标,衍生产品繁多,不仅跃身成为当地的特色“明星薯”,更是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甜蜜薯”。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卢海衬最关心的还是农民。三年来,她多次就农业配套建设用地优化、农机设施扶持、农业科技研发投入等问题提出建议。“当了代表,身上就多一份责任。”卢海衬知道,自己肩负的是广大农民的真挚期许,是父老乡亲的殷切期盼。
她关注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国家在粮食安全、农业种业方面的战略部署和接连出台的惠农政策、地方政府的扶持,是农民深耕农业、转型发展的底气;良好的营商环境,则是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助力。强烈的政策预期让卢海衬信心倍增,也让她迫不及待地在每年全国两会结束后,第一时间回到家乡传递这份信心。
经过努力,卢海衬的种植基地从最初的100多亩发展至3000多亩,已成为集农业种植、种苗繁育、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向村民开办技术培训班5期。
事业初获成果,但卢海衬投身“三农”的丹心丝毫未改。在她看来,推动农业规模化、科技化,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及生产效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未来,她将进一步开发利用红薯衍生产品的生产线,设立直播间,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渐形成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开拓农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新思路,带动百姓勤劳致富、科学致富。
卢海衬说,在接下来的履职过程中,她将继续关注“三农”工作和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听取社情民意,积极为基层群众谋福祉,“要让国家的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