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佟亮: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徐航
佟亮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沈阳市辽中区潘家堡镇于家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于家台村有三条主路,分别是幸福路、祈福路和佑福路。全国人大代表,于家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佟亮说:“‘幸福’不仅仅是一个路名,更是全村人奋斗的目标。”
2016年,佟亮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城市生活,回到于家台村。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后进村、空壳村、散漫村,村中没有产业支撑,负债高达数百万元。“我就认一个理儿:要把村集体的日子当成自己小家的日子来过,一定让老百姓过上殷实的富裕日子。”
“为了改变村子垃圾成堆、路面坑洼的环境,更好地凝聚民心,我们召开座谈会,不是在老百姓的炕头上,就是在他们的院子里。”自2016年起,村“两委”成员分片分街开座谈会,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在佟亮看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我们开展党员亮身份和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服务好老百姓。”

为了听民意解民忧,佟亮代表(右三)带领村“两委”将座谈会开到群众身边。(代表供图)
沈阳的冬天漫长又凛冽,每每赶上大雪纷飞,道路泥泞不堪。即便在恶劣的天气下,佟亮依然坚持与村中的村民拿着铁锨,一铲又一铲,挨家挨户清理村民门前的垃圾。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义务清扫的队伍中。仅仅2年间,就有4000余人次参加义务劳动。如今,村内所有道路实现硬化,家家户户门口整洁一新,垃圾分类减量、厕所革命、美化绿化、污水处理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村上下团结一心,极大改善了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
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村党组织又带领群众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培育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绝大多数棚户过上了“村里有棚、城里有楼”的好日子。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佟亮深感责任重大。2024年,他参加了第1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他边走边看,边问边思:“与江南水乡相比,我们的农村虽然没有开门见山、步步是景的自然资源,但是我们耕地多、耕地质量高,适合发展种植、采摘。通过参观学习,我也深刻认识到,要因地制宜,发挥我们的优势资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从代表学习班归来,佟亮开始琢磨如何让于家台村的资源提质升级。“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我们希望借助户均1.5个西红柿大棚的优势,开发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到于家台村,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纯真,也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腰包越来越鼓。”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农村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佟亮深深的情怀。靠着铁脚板、热心肠、实惠劲,围绕农民关心的直播带货、农村人居环境、“新农合”医保等方面,佟亮提出了多件建议。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局部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民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较低。”去年,辽宁部分地区遭遇洪灾,致使农田受损。结合走访调研,佟亮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建议。他认为,农业保险可在遭受灾害或市场价格波动时给予农民一定经济赔偿,弥补损失,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生产投入,有助于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我建议,增加保费补贴,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实行兜底;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特点,开发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特色险种,满足多样化需求;并根据农产品生产成本、市场价格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保险金额,将更多农业生产风险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农民在受灾后能够得到补偿。”佟亮告诉记者,不久前他收到了相关部门的建议回复。“我要同村里的乡亲们一道,敢闯、敢拼、敢干,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