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张海荣:把便民公交“开进”百姓心里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晓琳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5期  浏览字号:
  张海荣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江西省九江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公交25路女子车队驾驶员
  盛夏蝉鸣,江西九江道路两旁树影婆娑。25路公交车平缓驶入站台,驾驶员张海荣迅速起身,微笑着将上车的老人扶到座位上。这个动作,她每天重复很多次,乐此不疲。
  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为民众带来方便实惠的交通出行。“我希望乘客踏上我的车,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成为公交车驾驶员之前,张海荣做了多年的乘务员,时刻关注乘客的需求和感受,早已成为她的习惯。2000年,九江公交开始实行无人售票,热爱公交事业的张海荣选择留下来,刻苦磨炼驾驶技术、钻研汽车维修技术,正式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后来被选拔为九江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公交25路女子车队的一员。
  
  张海荣代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供图)
  20多年来,张海荣默默坚守岗位,驾驶公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以微笑迎送乘客,以真心服务群众,创下了零事故、零投诉的纪录。“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对乘客的安全负责,还要发挥女性的优势,给予乘客细致、贴心的服务。”张海荣说,这就是她的“通关秘籍”。
  是什么让张海荣始终饱含热忱坚守在公交一线?她笑着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次车上有一对步履蹒跚的年迈夫妇,要去沿线的医院看病。张海荣十分关照两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尽可能提供帮助,直到将老人搀扶送下车。多年后,早已将这件小事忘得一干二净的张海荣又遇到了乘车的老人,一句“我们记得你的笑容,你是一个好司机”,让张海荣感动至今。“原本只是举手之劳,却被人记那么久,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2023年,张海荣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神圣使命,激励她坚持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社区、走访群众、开展调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推动解决了百姓反映的道路交通拥堵、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等多项民生问题。
  今年全国人代会,张海荣立足自身岗位,将目光聚焦于加强城市公交场站安全管理领域。“公交场站既是公交车调度、停放与维护的核心区域,也是乘客集散和换乘的关键枢纽。然而近年来,各地公交场站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诸多安全隐患,加强有关安全管理刻不容缓。”为此,张海荣建议,统一加强城市公交场站智能化配置和改造,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控场站内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同时,通过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现车辆进出场站的自动识别和调度,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
  “时代在不断变迁,居民的出行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传统公交模式在灵活性和个性化服务方面,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而网约公交的兴起,为公交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公交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张海荣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精准捕捉到这一发展趋势。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她围绕发展网约公交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网约公交可以通过科学优化线路,实现“一车多单”的运营模式,方便乘客“拼车”出行,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公共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
  走出北京人民大会堂,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张海荣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积极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分享自己的参会经历和履职心得。在宣讲互动过程中,有残联相关人员向她反映,希望除盲人和重度残疾人外,能将三、四级残疾人也纳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范畴,更好解决残疾人出行难题。张海荣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公司并积极推动,如今九江所有残疾人凭借残疾证和身份证,都可以到九江公交公司办理免费乘车。
  “人大代表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张海荣说,自己要充分发挥基层一线代表的优势,为群众代言好、服务好,真正把便民公交“开进”百姓心里,把代表履职做到百姓心坎上。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