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王洁:“源”创之力,逐绿向新
通讯员 赵晓思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于浩
王洁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在杭州滨江,白马湖的碧波之畔,一股蓬勃的创新之力正悄然汇聚。临水而立的白马湖实验室——这个浙江省能源科技版图上独一无二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正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逐绿的纪录。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洁说,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也是她的战场。
2012年,王洁博士生毕业后加入浙能技术研究院,主持研发燃煤电厂脱硝系统运行优化等数个国家级、省级课题,开发的技术产品包括脱硝系统及催化剂运行优化、脱硝催化剂全寿命管理和在线性能检测技术、SO3检测与控制等关键技术,先后获得中国电力科技奖、环境保护科技奖等10余个国家级奖项。

王洁代表在实验室进行能源新技术的研发。(代表供图)
2022年,白马湖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实验室由浙能集团牵头,联合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共建,围绕太阳能和风能、零碳能源转化与存储、能源低碳转化与多能互补三大方向开展研究,推动能源转型向“新”而变、能源产业向“绿”而行。王洁作为核心团队成员,全程参与了实验室申报与筹建工作。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深知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诸多堵点难点。”王洁说,科研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实验室着力构建“企业—高校—平台—产业链”的创新模式,组织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大兵团作战”。
为此,王洁努力以机制创新助力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出台《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管控方案》、《关于支持白马湖实验室加快建成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等,构建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体系。目前,实验室已汇聚来自复旦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方电缆、明阳集团等上百家合作单位的研发力量。
从助力亚运火炬点燃绿色甲醇技术,到入选国家首台(套)产品的氢液化装置,再到问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新型板式换热器……这些创新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之路成为实验室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鲜活案例。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王洁把科研工作中的求实创新精神融入代表履职之中。“读万卷书,听百家言,行万里路,磨千般文。”她围绕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代表履职等方面进行“充电”,调研足迹遍布科研机构、产业公司、高等院校等,与科研人员、技术经理人、高校教师、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为提出议案建议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王洁展示了一颗拇指大小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引起广泛关注。“这是今年初白马湖实验室与苏州大学联合团队研发的高效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拥有全球领先的稳态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这款全球领先的科研成果产品背后,是科研团队在手套箱等严苛环境中连续十几个小时攻关的坚持。为此,她建议打造更多支持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中试平台,出台适应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国家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的政策。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一直以来,王洁都十分关注科技人才的成长,推动建立灵活多样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王洁认为,法治是保障科研工作者积极性的重要力量。建议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保护制度,打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壁垒,营造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的创新环境,让广大科技人才踊跃投身科技创新浪潮中。
此外,王洁还提出了浙江省建设海陆协同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的建议、关于支持浙江省建设中国风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中试平台的建议等,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浙江方案”。
“能源创新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王洁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聚焦能源科技创新履职尽责,以“源”创之力赋“能”绿色发展新征程。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