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共绘同心圆,基层工会建设提质增效
《中国人大》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欣宇 记者 徐航
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全部工作的基础。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会法执法检查组了解到,作为落实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各地工会组织坚持大抓基层、强基固本的鲜明导向,拿出亮眼成绩,工会制度体系不断健全,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经费保障切实加强。2021年至2024年,全国新建基层工会37.6万家,发展工会会员3389.6万人。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2095万人。扫码入会、一网通办等数智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到工会“家庭”中来。
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各级工会开展“万名劳模工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全国职工岗位“云讲述”活动,创设“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覆盖职工超1.5亿人。以红岩精神为依托,重庆年均开展工人思政宣传宣讲、专题培训6万余场;河南探索地方特色模式,授课1500余场,覆盖职工560万人次;上海创新打造“上海职工直播课”和“上海青年职工理论学习分享会”等品牌,持续加强红色工运资源宣传利用,用红色文化感染职工;浙江创新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有效增强职工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基层工会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和群众优势,扛起新时代工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使命,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担当作为。2022年全国总工会集中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着力把县级工会建设成工会组织体系的坚强堡垒。实施“兜底建”项目,对“小三级”工会进行经费补助,不断提高“小三级”工会规范化建设水平。
强化民主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各地工会用建制架起“连心桥”。各地健全和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作用,进一步充实工会工作抓手,保障和落实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动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断加强。
从检查情况看,辽宁已建工会的企事业单位的厂务公开、职代会建制率均达到95%以上;上海不断构建完善符合超大城市特征的工会组织体系,建立外企工会联合会,形成富有上海特色的外企建会机制;浙江探索形成“职工说事”等多种民主管理形式,建会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达91.8%、厂务公开建制率达93.6%;重庆16家单位获评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示范)单位,并推动“渝工娘家人”应用上线运行,积极融入全国工会“一张网”,实现三级应用贯通,累计服务职工超55万人次。
检查组发现,目前基层工会发展受多因素限制、重点群体保障还存在弱项、各类监督衔接不够顺畅,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发挥国企工会示范作用,突破重点领域建会瓶颈,加强分类指导,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提升监督合力。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