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党中央部署安排,国家监委于2024年12月22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作了《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1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分组审议,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报告客观总结工作,体会经验深刻,下一步工作安排可行,并从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提升常态长效整治水平、提升基层监督质效等4个方面提出审议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充分体现了对整治工作的监督和支持,有力促进了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国家监委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工作,认真研究办理审议意见,充分吸收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调研建议,广泛征求意见,制定落实举措和分工方案,细化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上下贯通抓好落实。对短期内可以整改的任务,立行立改、见行见效;对需要长期坚持、巩固深化的任务,统筹谋划、分步实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力部署推进,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指导下,国家监委认真落实审议意见,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整治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中央纪委常委会将整治工作纳入2025年工作要点统筹推进。2025年3月,国家监委召开集中整治总结暨再抓两年部署会,制定集中整治后两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制定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化集中整治案件查办工作2个指导意见。地方各级监委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目前各省区市监委已报备方案,正在推进相关工作。
二是增强整治合力。国家监委深化运用“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监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推动、市县主抓主战”的联动体系,推动形成“全国动、全体动、全民动”的工作格局。走访承担整治任务的14个部委,参加5个部委系统部署会,促进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压实整治责任。筹备召开部分省区市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加强调度指导。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巡视巡察配合集中整治工作安排,研究起草加强对村巡察工作的意见,举办对村巡察工作专题培训班,对着力发现、督促整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统筹部署。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扛起主体责任,召开总结部署会、推进会进行专门部署。各有关部委均制定整治工作方案,紧锣密鼓推进整治工作。
三是完善整治机制。总结去年集中整治经验做法,运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领导包联的工作机制、以办案突破的破题机制、突出问题项目化整治的推进机制、部门协作配合的联动机制,因时因势创新升级战术打法,丰富完善整治工作“工具箱”。比如在省级监委领导包市全覆盖基础上,带动市包县、县包乡,助力县级发挥“主战场”作用。用好“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方法,聚焦县以下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国家监委会同各省级监委确定一批群众反映多、整治成效不明显的薄弱县,“一县一策”加强分类指导、驻点帮扶,强化动态管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编发工作动态、简报,及时宣传推广经验做法。
二、聚焦重点领域,深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是突出抓好全国性重点整治项目。2025年,国家监委直接抓6个全国性整治,着力纠治行业性系统性顽瘴痼疾。持续深化整治“校园餐”问题,指导各级监察机关严查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等问题,督促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排查整改问题13.9万个;推动全国93.1%的中小学建立膳食监督家委会,从制度上解决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顽疾,聚焦账实不符、资产权属不清甚至漏报瞒报等问题,推动农业农村部门部署开展集体资产精准清查工作,整改不规范合同10万份。扎实推进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全国立案1.1万余人,处分4500余人,推动完善殡葬领域相关制度。聚焦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重点,推动整改问题4.7万个。深入整治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推动国家医保局飞检定点医药机构1273家,全国医保系统追回医保基金106.8亿元,在全国96%的定点医药机构建立“依码结算”机制,扎牢基金管理防线。大力纠治养老服务突出问题,联合民政、公安等部门“拉网式”排查,严查背后腐败和作风问题8201个,深刻汲取河北隆化老年公寓重大火灾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排查风险隐患,及时推动整改。
二是切实推动办好重大民生实事。紧盯农村供水、食品安全、物业服务等方面突出问题,国家监委会同有关部委抓好16项重大民生实事。强力整治拖欠环卫工人工资问题,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开展排查,推动支付工资8.2亿元。深入治理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问题,要求各省区市监委协调对罚没收入异常增长的县开展专项审计,督促有关部委制定完善跨省涉企犯罪案件管辖规定等8项制度,推动司法部牵头建设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将基层正风反腐与巩固基层政权、防范破坏基层民主结合起来,推动公安部开展严打“村霸”“乡霸”等突出黑恶势力,今年以来打掉相关涉黑涉恶组织58个,深挖背后“伞网”问题838个。
三是因地制宜整治地域性问题。国家监委指导省级监委找准本地区突出问题,明确省级重点整治项目,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5.2万个。上海市监委着力整治政务服务窗口吃拿卡要、权力寻租、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176个,窗口投诉举报同比下降1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监委开展就业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推动有关部门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放就业补贴5.59亿元。
三、查改治一体推进,不断提升常态长效整治水平
一是严惩“蝇贪蚁腐”。坚持以办案突破带动,保持力度不变、尺度不松、标准不降,全面排查问题线索,健全与信访、审计、财政、巡视巡察等线索移送机制。国家监委加大督办基层重点案件力度,今年以来指导各省级监委班子成员滚动式包案1186件,综合运用直查督办、交叉办案、带件下沉等方式,持续突破有影响、有分量的案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1至4月,全国监察机关共受理相关问题线索36.5万件,处分13.3万人,移送检察机关5784人。攻坚治理重复举报问题,紧盯重复举报事项存量多、增幅大、治理成效不明显的市、县,综合施策、推动化解。持续开展案件质量评查,让每起案件经得起检验。
二是堵塞制度漏洞。把正风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贯通起来,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国家监委督促各县级监委抓好促改促治工作,跟进通报促改促治典型案例;指导各级监察机关提出有针对性的监察建议1.9万份,推动完善制度。紧盯反复发生的共性问题,以及“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着力查找深层次原因,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协调配合,会同有关职能部门优化顶层设计,从源头上加以解决。
三是强化教育引导。国家监委组织拍摄《反腐为了人民》专题片,披露12起典型案件,其中7起涉及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首播全网点击量超25.9亿次,视频播放量超7.3亿次;指导各级监察机关通报曝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案件3255起,教育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推动有关部委深入剖析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在全系统开展警示教育。压实各级廉洁文化建设责任,引导党员干部正心修身,守住为政之本。
四、突出大抓基层导向,着力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一是深化基层监察体制改革。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为契机,全面实施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提升政治能力、完善组织体系、培养办案骨干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监察干部队伍。推动县级纪委监委加强案件查办工作,提升基层监督办案能力。健全片区协作机制,县级监委班子成员牵头,纪检监察室、乡镇(街道)纪委、派驻机构组成片区,形成办案协作攻坚的“作战单元”,攥指成拳强化办案合力。
二是动员群众参与。国家监委充分发动群众力量,问题由群众点、过程由群众督、结果由群众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到学校医院、农村社区、行政服务大厅等场所,访谈群众、听取评价和意见建议。指导各地深化群众点题机制,全面收集、精准研判群众诉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委推动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事项,有针对性地确定实事任务。
三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协助党中央修订出台《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明确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负面清单”,完善农村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用好大数据监督手段,推进党风政风监督信息综合平台建设,贯通有关职能部门和新闻媒体监督数据,及时发现并转办侵害群众利益的疑点问题。推动权力公开运行,督促部委公开政策流程等,农业农村部已向社会分批次公布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河南、内蒙古、西藏等省区监委督促做好村务、财务公开,公示乡村振兴使用资金287亿元。
国家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取得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量大、面广、多发,深化整治任务繁重艰巨。有些重点领域欠账多、积弊深,问题边整治边发生;有的地方党委和政府思想认识不到位,履行主体责任不主动;有的部门主动担当尽责不够,排查起底问题不彻底、底数不清;有的监察机关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不充分,调度协调不到位,不能有效统筹各方力量;有的干部能力水平有差距,工作效果不明显。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国家监委和地方各级监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要求,突出为人民而战,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发力惩治“蝇贪蚁腐”,深度治理行业领域顽瘴痼疾,办成更多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形成一批维护民利的长效机制,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给予关心、监督和指导。
国家监察委员会
2025年6月1日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