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
“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薄弱,老年人收入低,晚年生活质量不高,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农村规划和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鼓励志愿者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陪伴聊天、文艺表演等服务,同时适当提高农村养老金标准,完善补贴制度,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十八台镇黄旗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薛志龙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农民的事。在和村民们唠嗑交流中,我发现,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故土,走向城市和工厂,如何解决村里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如何建立与农村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今年全国两会上,经过深入调研,我提出关于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的建议。
当前,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数量较少,而且大多比较陈旧落后。这些设施往往只能勉强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健身需求,缺乏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功能。例如,基础医疗器材严重不足,很多身体不适的老年人不能及时监测出自己的病症;康复护理设施几乎没有,不利于患病或失能老年人的身体恢复;文化娱乐设施缺乏,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
更为关键的是,农村养老服务力量薄弱。一方面,农村地区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极度匮乏。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的养老护理人才。另一方面,志愿服务在农村养老服务中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有效的组织与支持,志愿者无法持续稳定地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农村老年人在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多元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此外,农村老年人收入十分有限,主要依赖子女供养和政府补贴。目前农村养老金水平较低,难以覆盖老年人日常生活成本,更无法承担市场化养老服务费用,这使得农村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无法享受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农村养老,“硬件”要达标,“软件”也要跟上。我建议——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规划和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这些中心应配备较为完善的设施,设置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文化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域,为农村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建构以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小型养老服务站为节点的服务网络,确保农村老年人能够就近享受到养老服务。
第二,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志愿者培训机制,对志愿者进行与农村老人服务相关的专业培训,如老年人护理知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社会动员等方式,建立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志愿者到农村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陪伴聊天、文艺表演等服务。
第三,适当提高农村养老金标准,完善补贴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等,定期对农村养老金标准进行上调,确保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幸福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希望相关部门携起手来,共同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让那些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老年人能够真正地安享晚年。(整理:记者沈静芳)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