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微治理”撬动“大民生”

来源: “人民与权力杂志”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亦是检验民主成色的“试金石”。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惠南一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轴心,以“民意零距离、问题速响应、服务常态化”为经纬,织就一张覆盖基层治理的“绣花网”。在这里,“小切口”不仅是破解民生难题的钥匙,更是激活治理效能的引擎——从停车乱象到监控改造,从河道治理到文明共建,每一处细节的雕琢都折射出民主的温度与治理的精度。
  协商汇智谋良策,多方聚力惠民生
  “理想城市花园小区门口车水马龙,还有车辆乱停,我们每天进出小区如闯关!”社区居民的呼声,成为长安街道惠南一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行动号角。依托“三定三公开”机制(定时、定点、定人接待,公开代表信息、公开议题范围、办理结果),联络站搭建三级议事场景——网格“凉亭议事”听民声、跨域“圆桌议事”解难题、上门“结对说事”暖民心,让民意穿透壁垒、直抵决策核心。针对停车行车顽疾,代表联动属地城管、交通、物业、居民代表、临街商户代表、学校等主体,召开6轮协商会议,共同制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辆管理办法》,挖掘盘活停车位22个,协调新增共享错时车位180个,在高峰时段配足配强停车管理员,组建“红绿灯护学”志愿服务队,让“文明行车、规范停车”的良好风气浸润千家万户,社区周边热点区域停车荣获2024年度无锡市级红榜。“以前这里最容易堵车,现在好了,秩序井然!”群众的称赞就是人大代表履职的生动注脚。
  
  躬身问需察实情,靶向破题应民盼
  代表调研接“地气”,履职代言有底气。“绿地世纪城一二期的监控损坏已久,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多次向物业反映却不见成效。”社区居民反映之后,驻站人大代表为全面掌握情况,主动联系物业,实地踏勘,走访业主,了解到其实自物业进驻小区就要改造监控,但由于居民知晓度低,三次业主大会表决均票数不足、方案被否,监控改造陷入停滞。对此,人大代表一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多次与社区、物业沟通协调,推动改造方案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积极发挥联系群众动员群众的职能优势,三个月入户走访百余次,解释技术细节,用公开账目打消资金疑虑,使业主对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终高票通过使用小区公共收益进行监控改造,实现了475个监控点位覆盖全小区,收获了小区居民对物业工作满满的信任和支持。“科技护平安”的背后,是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诚意凝聚共识的生动实践。
  闭环督责提质效,长效护航悦民心
  大利市河流经惠南一社区两个超大型小区,辐射周边居民3万余人,曾经一度面临垃圾漂浮、水质黑臭等严峻问题。大利市河治理被列为区级重点民生工程。这是政府对百姓的履职承诺,也是人大的重要监督内容。对此,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实施“三级分级处置法”,针对河道垃圾漂浮等即查即改问题,实施沿河环境、水质动态监测整治,牵头成立“银河护卫”志愿服务队,常态化进行多方位、全岸线巡查,实现问题及时发现和高效处置;针对雨污混流、河道淤积等难点问题,建立以河长制为统领的协同治理体系,有机整合社区基层组织、街道属地管理部门及辖区居民等多方力量,系统构建“巡查发现—分级反馈—精准整改—动态监督”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针对如何确保治理成果不反弹的问题,建立“代表回头看”制度,形成“整改成效评估—问题复盘—制度优化”闭环机制,推动人大“监督效能”转化为“长效惠民”。如今的大利市河水质从劣V类跃升至III类标准,入选无锡市美丽幸福河湖典型案例。推窗见碧水、沿岸闻笑语,一幅“城水共生”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从“行车难”到“顺民心”,从“监控盲区”到“安全屏障”,从“黑臭水体”到“幸福河湖”,惠南一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民主之治回应民生之问,用“小切口”释放“大能量”,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生命力。这是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交响,更是“人民至上”理念的鲜活注脚。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