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何国英:纺织车间里的“立法发声人”
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内,机器声此起彼伏。面料研发员何国英的办公桌上,一本最新的法规汇编与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并排摆放,悄然勾勒出她横跨技术岗位和法治参与者的双重身份。
2024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上海市金山区召开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立法座谈会,成为何国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作为一线职工代表,她鼓起勇气提出加强技能人才待遇保障的建议。尽管表达略显生涩,但这次经历让她真切感受到:普通劳动者的声音,也能敲响国家立法的大门。
自此,何国英踏上了学法之路。她自费购买法律书籍,利用休息时间啃读。看到工友因劳动合同模糊维权难、因工伤赔偿流程复杂放弃诉求,她便用所学法律知识为工友答疑解惑,并将法言法语转化为“大白话”。
今年5月14日,当金山区人大常委会区总工会协助立法联系点聘她为信息员时,她知道,自己能为更多劳动者发声了。
成为立法信息员后,何国英把技术员的严谨带到履职中,摸索出“三步验证法”——先和工友反复讨论,再对照法律条文分析,最后提炼成简洁建议。
在参与《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修订草案)》意见征集时,她针对工友因不懂法错过维权时效的问题,提出“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流程”的建议;为修订《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她走访金山多个乡村,与留守老人拉家常,针对“子女不在身边,没人说话”“生病没人推轮椅”等需求,提出“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护工补贴机制”;面对《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修正案(草案)》,她关注到小微餐饮店因处罚风险隐瞒过期食品的问题,提出“建立过期食品统一回收补偿机制”。
在面料研发技术员岗位上,何国英勤于钻研、精于实践,针对绒类面料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因此还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从面料研发到立法建言,何国英始终带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劲头,不仅自己积极建言,还在车间组建“草根智囊团”,把纺织车间“晨会”变成立法意见讨论会。
参与《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立法征询时,她汲取车间“晨会”的建议,针对“专业对口人才”的限定,提出放宽跨行业职称考取的专业限制,认可技术工人的实践能力;为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声,建议给予社保补贴、技能培训支持等。
自成为金山区协助立法联系点信息员以来,何国英共参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规草案意见建议征集6部,提出立法建议14条。这位纺织车间里的“立法发声人”,正用行动诠释着基层劳动者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使命与担当,当好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人翁。(记者 余东明 张海燕)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