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炉火淬炼初心 脚步丈量民情
他是钢铁企业的技术尖兵,35载炉火映照,汗水浇筑钢铁脊梁;他是红土地上的民意代言人,履职足迹遍布湘赣边界,倾听最细微的民声脉搏。从高炉前精准调控参数的技术骨干,到田间巷陌走访调研的全国人大代表,他将钢铁人的坚韧与担当,熔铸进为民履职的铿锵步履。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技术员温菲——

温菲(前排右三)在为工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资料图片
炉前淬炼:钢花映亮绿色转型路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钢铁厂的高炉车间里,机器轰鸣,热浪翻滚。头戴安全帽、身着工装服的温菲,正聚精会神地记录着仪表盘上跳动的各种参数,汗珠沿着他脸颊滑落——这已是他在钢铁一线工作的第35个春秋。
高炉煤气是炼铁过程中的重要副产品,其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源消耗和铁水成本。2014年,温菲被任命为安源钢铁厂生产成本技术科科长,面对高炉煤气利用率低、铁损率高的行业痛点,他果断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这个关键节点上。
然而,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绝非易事,需要对复杂的工艺参数进行精准调控。温菲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像钉子一样“钉”在热浪滚滚的炉台旁,连续数月记录下上千组不同工况下的关键数据:风温、风压、煤气成分……汗水浸透了工装,高温炙烤着皮肤,但追求精确数据的决心坚如磐石。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入分析,温菲团队找到了突破口:通过提高炉顶压力这一项核心措施,有效减少了炉尘吹出量,显著降低了铁损。这项看似“微小”的技术革新,却带来了巨大成效:不仅大幅提升了煤气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年就为钢铁厂创造了1492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同年,温菲主持的“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工艺研究”等5项科技攻关项目,又为钢铁厂新增了经济效益1231万元。
2018年,温菲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调任钢铁厂环保部主管。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升级,温菲深知,钢铁企业的环保治理是守护蓝天碧水的前沿阵地。上任伊始,温菲便以技术攻坚的劲头投身环保战场,积极推动钢铁厂投入巨资进行环保升级,比如投资10亿余元实行了原料场全封闭改造、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40余项环保技改项目等。
从青涩的喷煤工、炉前工,到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无论岗位如何改变,温菲始终没有离开过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价值就体现在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体现在每一次参数的优化、每一道工序的改进、每一吨能耗的降低上。”这个从一线淬炼出的实践经验,为温菲审视行业问题、提出精准建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间锻炼:泥土中孕出民生好建议
“炉火教会我两件事:耐得住千度炙烤,才炼得出好钢;守得住一线阵地,才听得清民声。”温菲常常用这个比喻来阐释他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履职之道。
在温菲看来,炼钢与代表履职虽然领域不同,但精神内核却相通,这份独特的“钢铁哲学”成为他深入基层、倾听民意的底气来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18年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再次连任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温菲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代表谁说话。他深知,人大代表的光环不是高高在上的特权,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温菲始终将根深深扎在基层,特别是他熟悉的钢铁生产一线和广袤的乡村田野。
“过去7年,我提出了37件建议,有很多建议是我与工人们围坐在车间板凳上,或与村民们蹲坐在田埂地头、农家小院聊出来的!”温菲说。
为了听到最真实、最鲜活的民意,温菲经常走出办公室,走进萍乡的城镇乡野,甚至走到外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社区小巷,都成了温菲的“办公室”。温菲俯下身、沉下心,与企业经营者、一线工人、村干部、普通居民促膝长谈,记录着他们最关切的难题、最迫切的诉求。
作为一名扎根于红土地、成长于工业与农业交织地带的人大代表,温菲对乡村的发展与治理格外关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温菲提交了《关于政府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建议》和《关于提高村干部待遇的建议》,从宏观政策到微观保障,温菲为乡村发展谋良策,为民生福祉鼓与呼。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温菲为了强化对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一次性提交了4条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认真履职,为了将家乡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惠民富民的金山银山贡献自己应尽力量。”温菲的话语朴实而坚定,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家乡发展的深情眷恋和责任担当。
司法守护:情系红土地“三色”资源
萍乡这片红土地,既有代代相传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革命精神,又散落着承载千年农耕文明的古村古镇,还拥有罗霄山脉赋予的秀美山川。
“红色是萍乡的根脉,古色是萍乡的乡愁,绿色是萍乡的底色。”温菲对这句话有着更深的理解。
然而,在基层调研时温菲看到,少部分红色革命遗址因保护不足而日渐沧桑,一些承载乡愁的古村落、古建筑在现代化建设浪潮中岌岌可危,罗霄山脉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在开发时承受着巨大压力。
如何守护好这“红色、古色、绿色”三色资源?温菲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深度参与萍乡市两级法院的司法实践,以法治力量为特色资源提供有力司法保护。
温菲多次走进法院,旁听有关环境资源案件的庭审。“这类案件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法院判决时,不仅要惩治犯罪,还要想方设法修复生态环境。”在旁听一起非法采矿案件,得知因被告人行为罗霄山植被和地质被严重破坏后,温菲说道。
针对红色遗迹、古村落较分散,保障力量不足、守护压力增大等情况,温菲向萍乡法院建议:“要创新司法保护模式,由法院联合文旅、住建等相关部门,创建预警机制,推动司法保护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从末端惩治向源头治理转变。”
温菲的建议迅速得到了萍乡法院的积极响应。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领导经深入调研并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后,设立了红色资源司法保护宣传基地、古村落司法保护基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这三大特色司法保护基地集审判、调解、宣传等功能于一体,让司法服务更贴近民生、更贴近基层,强化了对“红色、古色、绿色”资源的保护。
“萍乡法院将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合力,为我们的特色资源提供了更有力的司法保护。”赴三大基地调研,看到萍乡法院将自己的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保护行动后,温菲感慨道。
红色基因需要代代传承,古色乡愁需要绵绵延续,绿色底色更应当久久守护。“期待司法之力如春风化雨,让革命火种在法治护航下永不熄灭,让千年文脉在规则守护中生生不息,让罗霄青山的每一声鸟鸣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治回响,为我们后代留下一个根脉永续、乡愁常驻、绿意盎然的萍乡。”温菲说。(记者 胡佳佳 通讯员 易康 王科清)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