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特色立法只为留住满城桂花香
“即将离别咸宁时种下的这棵桂花树会深植我心,让我记住乡愁。今后我会努力学习,帮助家乡桂花树的保护与桂花产品的开发。”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咸宁学子李永嘉在参加“蟾宫折桂”大学生认养古桂花树活动时深情地说道。 8月15日,咸宁市举行2025年“蟾宫折桂”大学生认养古桂花树活动,100名准大学生和7个高中集体在咸安区古桂源景区认养古桂花树。据了解,这是自2022年《咸宁市古桂花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咸宁市连续四届开展该项活动。截至目前,咸安区已有512棵桂花树被认养。
咸宁是国家唯一命名的“中国桂花之乡”,有着2000多年的植桂历史,拥有百年以上古桂花树2558株,包括丹桂、金桂和银桂3个种群36个品种,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古桂花树是咸宁珍贵的自然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与景观价值。保护古桂花树对于咸宁弘扬桂花文化、促进咸宁桂花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中国桂花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我们的古桂”。与桂花打交道22年的“花痴”教授、驻咸省人大代表陈洪国在提代表建议时恳切地说。
代表有建议,群众有呼声,人大有行动。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正式命名桂花树和桂花为咸宁的市树、市花。有了立法权以后,市人大常委会又继续围绕保护古桂树这一绿色瑰宝做文章,运用法治力量呵护咸宁人民的浪漫,让这些“活文物”“活化石”“活档案”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法者,治之端也。咸宁市六届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充分发挥立法引领推动和规范保障作用。为高质量推进古桂花树保护立法工作,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协同、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机制,实行人大和政府分管领导共同负责的双组长制,成立条例起草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各环节责任单位“全程负责、分段领跑”,发挥立法主导作用,督促有关方面落实调研起草、审核修改、审议审查责任,扎实做好调研、征求意见、审议、论证评估和修改完善等工作,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行动。
从各县市区到立法联系点,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从专家学者到城乡居民,进“百家门”、听“百家言”。从调研、起草到出台,一字字推敲,一遍遍修改,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3次审议,于2022年6月23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于7月29日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湖北省首次为单一古树种保护立法。
条例明确古桂花树实行分级保护,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实行一级保护,树龄在三百年以上不满五百年的实行二级保护,树龄在一百年以上不满三百年的实行三级保护;同时,加强古桂花树后续资源保护,明确树龄七十年以上不满一百年的桂花树参照古桂花树进行保护管理,实行三级保护;建立保护体制机制,明确市县两级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古桂花树保护规划,将古桂花树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严格落实古桂花树保护措施,明确市县两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地保护原则,规定古桂花树保护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责制,着力解决古桂花树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力求条例“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条例实施一年后,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条例贯彻实施工作,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结合中国桂花城建设,认真开展条例学习宣传,全力推动条例贯彻实施,加强资源调查登记、日常管护、落实保护措施、体检复壮修复、监督执法等工作,古桂花树保护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3年以来,咸宁市积极向省林业局申报“湖北最美古树”,咸安区桂花镇一株500年的古桂花树入选“湖北最美古树”,并和汀泗桥镇的一株古桂花树一同录入《中国人文古树大观》。2023年5月,农业农村部官网公示了《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咸宁古桂花树群”成功入选。
目前,咸宁正以桂花为城市名片,“精雕细琢”这朵珍贵之花。随着全市上下共同携手推进《咸宁市古桂花树保护条例》落实落地,咸宁的古桂花树必将在法治的悉心呵护下更加郁郁葱葱,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湖北省咸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