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周长友:坚守初心让寂静山村红火起来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丁显阳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4期  浏览字号:
  周长友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牛角坝镇麦子园村党支部书记
  沿着田间土路,快步登上山坡,一大片果林映入眼帘。圆滚滚的柑橘果挂满枝头,随风摇曳。“这一季丰收有望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牛角坝镇麦子园村党支部书记周长友擦拭着脸上的汗水,露出喜悦的笑容。他指着树上挂着的粘蝇板说:“我们不打农药,采取物理的办法杀虫,这样虽然成本上去了,但是生产出来了无公害水果,供不应求,采摘季都已提前订购了。”
  麦子园村位于冷水滩区西北边陲,地理位置偏僻,水利条件资源匮乏,曾经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支部软弱涣散的省级贫困村。早年间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寻找生计,留下老人、妇女做点农活、就近打点零工。十年前,周长友正在外经营一家年营收过亿元的企业,牛角坝镇党委书记联系到他,希望他能回村工作,带动麦子园村整体发展。“一个人富裕了,不能忘记初心。我要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过红火,让风景秀美的家乡焕发新的活力。”周长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长友打算回来为家乡发展出份力!”这个消息很快在村里流传开来。2015年6月3日,麦子园村召开党员会议,26名党员全部到会,26票满票通过,选举周长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周长友代表在介绍柑橘种植情况。摄影/丁显阳
  麦子园村空心化严重,很多村民外出谋生,有的已定居在外,不再回村居住,家里房屋年久失修,有的成了危房,有的已经倒塌。村里断壁残垣随处可见,既不安全、美观,又影响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周长友带领村干部与户主沟通做工作,最终无偿收回宅基地,由村里统一拆除清理危房以及倒塌的屋舍,种上果树、花木,曾经杂乱无章的村庄,呈现出春有花、秋有果,一派欣欣向荣、丰收在即的乡村美景。
  在周长友的带动下,一批综合素质高、能力强,也甘于奉献的青壮年村民纷纷回到家乡发展。同时,麦子园村广泛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产业,先后成立了多家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涵盖油茶、柑橘、养鱼、蛋鸡、光伏、药材种植等。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泡菜产业,在村里泡菜工厂的地下储藏室里,可以看到一个个装满泡菜的罐子整齐排列,只等制作完成,便销往全国各地。除了传统的线下渠道,麦子园村的产品也在网上销售,还进入了直播电商的“新赛道”,专门引进了一名博士毕业的高材生,负责村里的电商等业务。
  产业发展的同时,麦子园村也加快了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前后修建了16.6公里硬化路,如今村主干道都是“白加黑”,村里通上了公交车,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天朗气清,站在麦子园村水塔顶部的平台上,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平坦的道路穿村而去。周长友指着不远处阳光下泛着光亮的建筑说,这是村里建设的光伏发电设施,一天发电量上千度,产生的集体收益通过农具补助、医保补贴等方式发放给村民。
  在外闯荡一番后,重新扎根乡土,周长友对乡村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周长友积极履职,聚焦“三农”领域建言献策。麦子园村的发展经验让他体会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有人气的乡村才有希望,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产业充分吸纳劳动力就业。为此,他经过多方调研,向全国人代会提交了“关于破解中部地区企业招工难留工难问题的建议”。
  他建议设立中部地区就业与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中部地区的企业发展和劳动者就业。支持中部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产业园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同时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中部地区的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园区和企业,给予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周长友说,能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和见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认真履职的信念,将继续加强学习,真实反映群众所盼所想,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