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做好“两个联系”,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两个联系”是指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德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做好“两个联系”工作,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动德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两个联系”工作的主要做法
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推动“两个联系”工作。市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人大工作特别是代表工作,出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意见,对做好“两个联系”、发挥代表作用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联系代表,带头领办重点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启动“双联双创”活动,11年来持续发力,先后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群众意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规定、代表视察办法、代表建议办理办法、各级代表报告履职情况办法等,以制度规范保障工作有序运转。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对“两个联系”重点安排,2022年换届以来,党组会议、主任会议听取情况汇报10余次。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固定联系相关领域专业代表,扩充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达到63名。德城区、陵城区等县市区细化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办法;禹城市、乐陵市、平原县等地制定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乡镇人大工作指导意见等配套制度。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拓展“两个联系”工作渠道。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加强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实施意见,召开现场会议,在全市推动建成代表之家49处、代表联络站274处、代表小组活动室171处。全市1万余名各级代表编入815个代表小组,进家入站参与活动。优化升级全市代表履职网络服务平台,线上打造“云上家站室”、“码上见代表”平台。建立扩充2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达到县市区全覆盖。德城区胜利社区立法联系点和代表联络站一体共建;夏津县杜海霞代表调解室,由调解本村纠纷扩大到四个乡镇,形成了特有的“海霞调解模式”;庆云县范书明代表的“范不着”人大代表调解室,6年时间调解1000多件纠纷。宁津县新华书店代表之家开办“星火大讲堂”,宁城街道、保店镇等代表联络站打造“民情连心网”“民生议事会”“空中彩虹桥”特色品牌。齐河县建立20多个特色鲜明的代表联络站,与产业链、党建网格相结合。禹城市制作500多块牌子公示905名市镇代表信息,方便群众随时找代表。平台载体建设促进了“两个联系”接地气、聚民心、有活力。
加强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换届以来,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各级人大代表。45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216名全国及省市人大代表,338名县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1943名基层代表建立了固定联系。坚持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听取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市县两级常态化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700余人次,邀请公民旁听会议290余人次。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邀请代表参加立法、监督工作1300余人次。组织320多名省市代表跨原选举单位调研,形成调研成果10余篇。统筹“一府一委两院”联系代表工作,2150多名各级代表参加听证论证、电视问政、旁听庭审等活动。临邑县将每月20日定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接待代表日;陵城区建立“五级人大代表监督联络室”,开展“人大代表进机关、局长代表面对面”和代表对法院工作“定期听审、有序参审、集中评审”活动。
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全市发展大局,开展人大代表“亮身份、当骨干、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开办“走在前、争一流,人大代表在行动”线上履职直播节目,督促办实办好民生实事,落实“十项措施”联系服务群众,激励代表在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中履职尽责、作出贡献。各地创新开展代表联系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如德城区开展“首善之区 履职有我”、禹城市开展“代表在身边”、齐河县开展“双联双创双做”活动,引导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察民情、连民心、解民忧。乐陵市创新“人大代表+12345市民热线”履职模式,针对市民热线反映集中的问题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累计助推解决问题220余项。宁津县组织近千名代表集中开展代表活动日暨“双联系”活动,对反映集中的农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建设暖心食堂、社区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等民生问题助推解决。
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加强代表履职学习培训,将代表履职学习纳入党校主体班次,换届以来通过举办初任代表学习班、履职学习班、专题学习班等,全市培训各级人大代表6000余人次。扎实办理代表建议,换届以来共收到代表建议1704件,除去四次会议建议正在办理之外,其他建议已经全部办理完成,代表满意率达到95%以上,有效激发了履职积极性。强化代表履职保障,出台代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等,为代表订阅报刊、杂志,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网站等推送学习资料,保障代表知情知政。加强代表履职监督管理,出台专门委员会委员履职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人大代表守则,建立代表履职档案,严格会议出席通报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代表向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宁津县出台代表履职星级化管理实施意见,县乡人大代表报告履职情况全覆盖。
进一步深化“两个联系”工作
(一)将“两个联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将“两个联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人大常委会年度要点和代表工作计划。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主任会议定期研究“两个联系”工作,定期听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专门(工作)委员会联系代表情况汇报。代表工作尤其是“两个联系”重要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及时提交人大常委会研究审议。研究出台全市加强新时代“两个联系”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工作规范指导,鼓励县市区创新开展“两个联系”工作。抓住领导干部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履职优秀代表这几个“关键少数”,带头落实“两个联系”机制,带头参加“两个联系”活动。加强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工作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一盘棋”,为“两个联系”工作开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二)健全完善“两个联系”运行制度机制
健全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机制,完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机制,建立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对口联系代表机制,拓展代表参与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召开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会,精心安排座谈会主题,指导代表做好发言准备,邀请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做到座谈有主题、代表有建议、处理有结果。建立和完善代表联系群众机制,搭建履职平台和载体,探索多种联系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提高代表联系群众质效。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和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处理“闭环”机制,形成意见建议受理、分析、交办、督办、反馈全过程闭环,切实提高办理质量。加强代表履职监督管理,建立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建好用实代表履职档案,落实任期内人大代表报告履职情况全覆盖。
(三)压紧做实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工作
坚持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结合年度工作要点和常委会会议议题,统筹谋划邀请相关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提高邀请代表的精准度,提升代表审议发言质量。深化代表对立法、监督工作的参与,优化各专门(工作)委员会联系代表名单,发挥代表专业优势,提高邀请代表参加会议和活动的效果。加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联系代表工作,把联系代表融入履职活动中,增加深度交流,提高联系效果,强化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代表的示范效应。统筹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加强和改进联系代表工作,增强邀请代表参加活动的计划性、规范性、实效性,确保规范、有序、有度。探索国家机关负责人与代表面商解决问题机制。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精心组织开展代表专题调研、跨区域调研和集中视察,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代表议案建议。指导代表小组有计划、有主题、有成效地开展活动。利用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代表学习培训等机会,召开代表座谈会,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健全意见建议处理反馈机制。
(四)切实提高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成效
建强、管好、用活代表“家站室”,确保场所有人管、活动有安排、服务有保障。真正回应群众所求所需开展工作,增强代表参与度和群众认可度。推广“网上家站室”“码上找代表”做法,把代表“家站室”和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融合建设,并有效嵌入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工作平台。提高代表政治站位和履职能力,探索代表就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等作出公开承诺制度。尽快实现各级代表编组进家入站全覆盖、公开代表码亮身份全覆盖、联络站码向村居社区及人员密集场所延伸全覆盖。规范人大主任(主席)接待日、代表活动日、选民走访日等活动。推进各级代表融入基层治理,支持代表参与乡镇(街道)、村(社区)民主议事活动。积极开展代表主题实践活动,每年开展有明确主题的“代表行动”,确保与党委中心大局紧密结合、与人大工作有效衔接。鼓励各地打造代表特色品牌,增强持续力、影响力。抓实代表反映群众意见的处理。协助代表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反映群众诉求,认真落实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处理“闭环”机制,采取适当方式对办理情况进行通报。
(五)提高“两个联系”服务保障质量
健全代表常态化学习培训制度,完善代表初任学习、履职学习、专题学习培训体系,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下学”与“线上学”相结合,构建代表全方位、多层次学习模式。建立领导干部代表联系基层代表、连任代表联系新任代表的结对联系制度。推动各国家机关通过推送重要工作信息、建议办理协商等方式,助力代表知情知政、依法履职。提供必要经费保障。严格执行代表经费管理使用规定,确保规范使用、专款专用。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实行承办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坚持政府领导重点领办、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代表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各专门委员会对口督导、代表跟踪监督的督办机制。优化办理协商和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办理面商率、问题解决率、代表满意率。加强对县乡“两个联系”工作的指导,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研讨交流会等形式,加强代表联络机构之间的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及时总结推广有益探索和经验做法,鼓励基层创新实践。加强工作宣传,每年在全市征集评选常委会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群众的创新实践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做好宣传报道,讲好“两个联系”故事,扩大人大制度和代表工作社会影响力。(德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