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春燕:勇做“焊”将“花木兰”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张玮琦 丁子哲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4期  浏览字号:
  黄春燕: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焊工、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主任
  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焊花闪烁,电焊声此起彼伏。一身防护服、一双防烫鞋、一把焊枪、一顶电焊面罩,“焊”将黄春燕拿起已焊接成型的结构件,细细检查上面的焊缝,精雕细琢着一个个零件,这样的操作她已重复了三十多年。
黄春燕代表在介绍“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摄影/丁子哲 
  1990年,19岁的黄春燕进入工厂成为一名焊工,从事雷达天线骨架的焊接工作,她与“焊花”的情缘就此结下。秉承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信条,黄春燕刻苦钻研各种焊接难题,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多项焊接“绝活”,先后多次在各项焊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成功将316L不锈钢引进大型雷达液冷管路的焊接,实现焊后管路在腐蚀环境下的应用,完成焊接机器人柔性生产线建设任务……从业以来,凭借着一股孜孜以求的钻研劲儿,黄春燕创新了多项装备焊接工艺与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焊接工人劳动强度,为企业创造了近千万元产值的同时,还推动了装备技术的革新。
  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大胆创新、积极实践,黄春燕还非常关心青年一代产业工人的成长。2010年,以黄春燕为技术骨干的“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在黄春燕的带领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储备人才——3位焊工高级技师、10位焊工技师、2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位“安徽省技术能手”……黄春燕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传承下去,让青年产业工人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
  作为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扎根基层一线三十余载的产业工人,这些年来,黄春燕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传递一线产业工人的心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建言献策。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安徽的技工强省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还是存在着企业招工难、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水平不能适应企业需求等现实问题。”黄春燕说。
  为此,她先后提出了“加大一线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一线技能人员的幸福感”,“职业院校提升毕业生岗位能力途径”,“加强新时代企业班组建设,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等建议。
  “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黄春燕深谙,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年她结合工作经验和实际调研情况,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建议的内容,继续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人代会上。
  当代表这些年,在用心调研、提出建议、积极宣讲两会精神的同时,黄春燕还在工作之余多次走进校园,鼓励青年学生投身技能岗位,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黄春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吸引更多的青年从事工匠工作,扩大一线技能人才队伍,培育出更多的制造“匠才”,帮助他们在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中发挥作用,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产业工人代表,未来我将继续以工匠精神用心履职!”车间里,焊花飞舞依旧,对于未来的履职道路,黄春燕满怀希望。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