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金华:22部良法为“浙中崛起”注入更持久动能
清晨的婺江边,晨练的老人沿着亲水平台舒展筋骨;不远处的科创园区里,零跑汽车工程师正调试着新车型;社区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正为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免费体检信息……
这一幕幕寻常又鲜活的画面,恰是浙江省金华市十年立法成果浸润城市肌理的生动注脚。
从科技创新的引擎轰鸣到居家养老的暖意流淌,从婺江两岸的碧波荡漾到婺剧舞台的婉转唱腔,22部“八婺良法”如细密经纬,编织出“浙中崛起”的法治图景。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玲玲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十年立法路,既是法治护航发展的实践探索,更是践行人民至上的生动答卷。我们将继续以八婺所需定方向、以群众所盼划重点,让每一部法规都接得住地气、解得了难题、留得下温度,用法治力量为‘浙中崛起’注入更持久的动能,让老百姓在法治进步中收获更多幸福。”
立法赋新能 八婺科创立潮头
在金华的科技产业园区内,创新的热潮正扑面而来。自《金华市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施行以来,这里的企业如沐春风。该条例针对企业科技创新的痛点、难点,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实践到要素保障,构建了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在技术研发环节,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加大研发投入,还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向社会征集技术难题解决方案,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项目给予奖励补助。
某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就凭借揭榜项目,成功突破了一项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同时,支持企业采用多元化转化模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向中小微企业许可科技成果。
在该条例的推动下,金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攀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而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有诸多政策协同发力,如对科创园区的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载体,共同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
立法润民生 万家灯火暖意浓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家养老成为众多老年人的选择。《金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个政策好啊!老年人退休金本就不高,养老压力很大,如今在家看病也能走医保,很开心!”今年76岁的王爷爷因病长期卧床,他儿子对新政策很是满意。
该条例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出详细规定。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建筑面积不少于三十平方米,且单处不少于三百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已建成住宅小区也要按照相应标准配置。
“家庭病床”医疗费用按照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解决了家庭病床制度实施的关键性问题。政府还为本市户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多项免费服务,包括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等。
通过一系列举措,金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在保障民生方面,《金华市无偿施救规定》明确了无偿施救行为的责任豁免原则,即便施救过程中出现意外,只要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施救者就无需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为见义勇为者卸下了后顾之忧,弘扬了社会正气。
立法护青绿 婺江两岸风物美
盛夏码头,渔民老张收起最后一张渔网,船舷边“禁渔期违规捕捞将依法处罚”的警示标语被江水打湿后愈发清晰。
他笑称:“以前总想多捕点,现在知道护着水才能长长久久有收获!”
作为金华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之后制定的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从源头防控、过程监管到末端治理,构建起全链条的水环境保护体系。
该条例明确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内从事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
金华市武义县某公司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违法排放养殖废水,不仅被处以高额罚款,企业负责人还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案例成为该条例“长牙带电”的生动注脚。
如今的金华街头,垃圾桶分类清晰,占道经营现象基本消失,市容环境整洁有序。《金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对垃圾分类、占道经营、户外广告设置等作出详细规范,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金华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聚焦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源,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让金华的天空更蓝。
在双龙风景名胜区,钟乳石景观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游客在这里能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条例》为景区保护立下规矩,加强对景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严格限制旅游开发强度。
这些散落于生态保护各领域的法规,绝非孤立存在的条文。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又相互支撑,从水源保护到空气净化,从城市洁净到景区守护,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环环相扣的生态保护法治网络。
正是这张网络的坚实守护,让金华的水更清了——金华江流域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常年保持100%,岸边杨柳依依、鱼翔浅底的景致成了常态;
让天更蓝了——全年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抬头可见的澄澈晴空成了市民朋友圈的常客;
让城更净了——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街道整洁有序,街角的口袋公园绿意盎然;
让景更美了——双龙洞的钟乳石在悉心呵护下愈发奇秀,山林间的鸟鸣清脆悦耳。
立法铸根基 特色名片韵味扬
婺剧,作为金华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
《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明确了婺剧保护传承对象,建立婺剧资源名录保护制度,对婺剧的代表性剧目、剧本曲谱、表演艺术等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同时,每年11月3日所在周设为婺剧宣传周,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传播推广、展示展演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婺剧。
政府通过制定婺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办法,放宽学历资历要求,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支持婺剧院团、专业院校创作精品剧目、制作婺剧影视,鼓励创作适合线上观演的婺剧动漫和影视作品,发展婺剧演播新业态。
新编婺剧《清风徐来》通过线上直播,吸引了数万名观众观看,让婺剧打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促进了地方文化产业的繁荣。
在特色产业立法领域,《金华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推动了红色旅游发展,《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壮大,它们共同推动金华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绽放独特魅力。 (记者 王春)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