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司富春代表:用岐黄之术守护人民健康

司富春代表(中)在贵州毕节一医院义诊。
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以中医穴位按压之术缓解乘客急痛,在疾驰的高铁上用推拿之术让突发急症的旅客化险为夷;在贵州毕节山村里带领医疗团队为贫困群众送去健康……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委会主委司富春有一个行动准则——代表履职不仅在人民大会堂,更在日常。
司富春连任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还身兼医者和学者多重身份。八年的人大代表履职之路,他始终以“精诚为医,致力为公”为信念,用专业与担当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立足专业服务民生
2023年5月20日,在CZ8766航班上,一名青年突发腰腹部剧烈绞痛,汗水浸透了衣衫。危急时刻,同乘该航班的司富春施以援手,在无药可用的情况下,迅速判断病情,交替按压患者数处关键穴位。十分钟后,青年的疼痛逐渐缓解。随后,司富春沿肾经、膀胱经推拿相关经络,最终使其疼痛得到完全控制。
类似的紧急救援在2024年4月再次上演。在G806高铁上,一名乘客因急性肠胃炎引发剧烈腹痛,蜷缩在座位上呻吟。司富春听到广播后,从2号车厢快步跑到16号车厢,运用中医穴位按压技术精准施术,半小时后便成功控制住病情。
两次急救经历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很多人。有网友为他点赞:人大代表在危急时刻成为“生命守护神”!
司富春深耕中医临床三十余年。作为一名中医专家,他的双手既能在诊室为患者把脉开方,也能在危急时刻为群众解除病痛。这种专业优势与代表职责的结合,让他更加坚定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深知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看病难”的痛点,司富春坚持把义诊帮扶作为履职的重要内容,先后10次带领110余名河南中医专家奔赴毕节市七星关区及周边贫困地区开展“致福医疗”帮扶。在那里,他们累计诊治患者4万余人次,涵盖病种800余种,不仅为群众解除病痛,更为当地卫生院培训了大批诊疗骨干。
在毕节的帮扶现场,有个细节让司富春始终难忘:当地群众看到医院大厅摆起长排桌子,就知道“河南的中医专家来了”。这种无需言说的信任,正是对他“医疗帮扶践使命”的最佳诠释。
在日常工作之余、周末、节假日,无论多么劳累,司富春都会热心为患者义诊,把治愈病人当成最大的快乐、最好的休息,把每一次问诊都当作倾听民声的机会。在司富春看来,代表履职的“根”在群众,只有把脚印留在基层,才能让建议接上“地气”。
扎实调研破解难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司富春履职八年一直恪守的原则。
作为人大代表,司富春的调研足迹遍布高校实验室、乡村卫生院、中药种植基地、社区服务中心。2024年,他走访60余家单位,围绕中医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主题开展调研;2025年,又聚焦内河航运、智能机器人、社区卫生等领域完成30余次专题调研。
调研不仅要“身入”更要“心至”。渐渐地,司富春养成了随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的习惯:在门诊接诊时,他留意患者对医保政策的“吐槽”;在高校讲课间隙,他与师生探讨中医药人才断层问题;在社区义诊时,他记录居民对养老服务的期盼。
这些碎片化信息经过系统梳理,往往能形成极具价值的建议。比如,针对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作息不规律、挑食、脊椎侧弯等问题,司富春多次走访学校、教育部门,与200余名师生家长座谈,最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建议》。这件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后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地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基础教育,探索“中医药知识进课堂”的实践路径。如今,许多学校开设了中医药课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简单的眼保健操,更懂得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智慧。
扎根基层的足迹,让司富春收集到最鲜活的民声,也让他的代表建议始终带着泥土的温度。
发挥优势履职为民
人大代表履职需要广泛的知识面,需要发挥专业优势。司富春始终坚持从中医药专业视角出发,关注健康中国建设、医药产业发展等领域的问题。专业与履职的结合,让他的建议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作为中医专家,司富春坚持从专业视角尽心履职。自201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司富春累计提交建议和议案266件,其中多项建议成为推动政策落地的“催化剂”。《关于大力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建议》《关于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等被列为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在审议最高法、最高检工作报告时,他结合临床经历提出“加强医护人员权益保护”的建议,推动将“严惩伤医犯罪”写入相关报告。
谈及未来履职方向,司富春目标明确:“作为一名中医专家,我将继续用岐黄之术守护人民健康;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继续以赤子之心履行神圣职责。”
司富春手头正在调研“中医药应对人口老龄化”课题,计划在明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相关建议。这位带着“仁心”与“匠心”的人大代表,将继续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记者 朱宁宁)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