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宁:助力绘就新时代“千万工程”新画卷

来源: “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二十多年来,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潮乡大地发生了广泛深刻的精彩蝶变。今年,根据省、嘉兴市人大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的要求,海宁市、镇(街)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四级人大代表共同参与,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推动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专项监督走深走实,共同助力绘就全域秀美新画卷。
  开出民情直通车“青年入乡”专车
  “3、2、1,上链接……”每一天,在位于盐官镇桃园村的“塔莎园艺”直播间里,主播手拿盆栽活力满满。一旁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粉丝数、下单量、销售量等数据。几年前,王天云带着“塔莎园艺”回到家乡创业,年销售额从最初的1200万元增长到近亿元,成功实现了青年和乡村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一批批青创客陆续返乡,注入了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为更近距离倾听青年的真实心声,海宁市人大常委会把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专项监督动员部署会放在盐官镇桃园村召开,并同步开出民情直通车“青年入乡”专车。
  在活动现场,就围绕如何拓宽“青年入乡”渠道,持续吸引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青年入乡”代表纷纷分享创业经历,提出意见建议。海宁市府办、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现场作出回应。“要下更大决心重视青年入乡,以更好赛道吸引青年入乡,以更优环境保障青年入乡,支持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到农村创业就业、创新发展。”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敏忠总结时说道。
  据统计,依托“民情直通车”这一海宁特有的民主载体,市、镇(街)两级人大已开出“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万亩方”项目提升等专车专场活动13次,参与代表100余人次,累计收集意见建议78件次。
  开展人大核心业务下沉代表联络站
  近年来,凭着“一江一山一湖一伞”这难以复刻的体验打造,黄湾镇尖山村成为江浙沪乡村游的热门打卡地。同时,在水果产业的串联带动下,7个村组团“大尖山片区”,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何抓住乡村运营这个“牛鼻子”?在长安镇代表联络站里,一场以乡村运营为主题的人大核心业务下沉代表联络站活动正在进行。乡村运营,人才是关键。为此,现场除了来自基层的10位人大代表外,还专门邀请了长安“花漾村”的乡村职业经理人代表。
  2024年,海宁市在嘉兴率先试点乡村职业经理人招聘。曾经是互联网投资总监的郎震凭借对乡村运营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成了一名乡村运营“CEO”。对于乡村运营,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对于未来做好乡村运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中,如何补齐乡村运营这块短板?无论是在会前的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约见代表、专题视察的现场,还是在会中各小组分组审议的会场,都成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热点。
  召开系列“小切口”精准座谈
  为全面了解全市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工作情况,调研组聚焦人居环境提升等,先后召开5个“小切口”座谈会,以精准调研提升监督质效。
  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调研组走进了设在农业强镇斜桥镇的农工委工作联系点。村级集体经济如何广开源、细节流、可持续?身为村书记的代表最有发言权。为此,座谈会有针对性地邀请了6位来自村(社区)一线的基层代表,收集到一条条真知灼见,为调研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代表们反映相对集中的设施农业用地融资难等问题,调研组及时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进行了交办并持续跟踪,同时结合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的建议》督办,推动市政府出台嘉兴首个农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和产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了农业有效抵押担保物范围,有效破解了设施农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已有4家农业生产主体通过生产设施抵押方式,获银行授信总金额6500万元。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