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扬州市广陵区人大汤汪街道工委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以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为目标,通过搭建民意“连心桥、办好民生“关键事”、织密基层“服务网”,推动民主实践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绘就了具有时代特点、人大特征、汤汪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治理新画卷。
架好连心桥 民意表达更畅通
为进一步强化代表履职、优化服务效能,人大街道工委以人大代表“家站点”履职阵地为基础,大力拓展群众“家门口”的民主载体,丰富活动阵地,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渠道。
用好“小长廊”,织密民情网络。2023年6月以来,人大汤汪街道工委结合自身特点,在辖区的10余个小区、公园挂牌建设“民情走廊”,通过定期举办“代表接待日”、“代表进网格”等活动,人大代表、议政代表与选民面对面联系,心贴心交流,实打实服务,征集民情民意,宣传民生项目、惠民政策,解决邻里矛盾纠纷,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闭环处置机制,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人大代表在民情走廊收集建议意见230余条,办理落实186条。
设好“观察点”,凝聚共建力量。为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大人大经济工作监督力度,街道下辖通运社区立足“全产业型社区”特色,以党建“当红街区”为引领,在食品产业、汽配产业、制造产业等“行业网格”设置经济运行观察点,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定期在观察点通过钢贸协会、福建商会、台州商会掌握产业、政策等情况,通过微网格员了解各市场近况,收集区域市场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意见。观察点开设以来,收集意见和建议27条,助力办成民生实事8件,涵盖惠企政策落实、设施建设、社区事务等多个方面。经济运行观察点凝聚各方力量,成为社区共商、共议、共解、共建的交流沟通平台。
建好“议政园”,提升服务功能。街道利用辖区内新建成的小运河风光带步道,打造集党建引领、人大工作、普法宣传、廉政文化、代表联系群众等功能为一体的“人民议政园”,将人大工作阵地、宣传窗口建在家门口、设在群众中,让人民群众在休闲健身时,边走边览、寓学于游,在潜移默化中知情知政,实现了人大阵地从传统室内向户外的延展,为人大代表提供了新的互动平台。
紧盯关键事 民生答卷更暖心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大街道工委一直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精准精细监督办好群众利益关切的“关键小事”,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广泛关注的“身边大事”,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群众参与,推动民生实事实施。民生实事征集与办理中,人大街道工委多举措发动政府部门、基层村社、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决策,集中民智、问计于民,让民生项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2023年民生实事小运河路改造项目,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提出在步道公园内增设居民休闲健身设施的建议,经项目责任部门与施工方沟通论证,最终得以采用。2024年民生实事助残文化园项目,属地社区就设计方案多次走访居民群众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对方案进行了合理微调,建成后满足了辖区居民特别是残疾人群体的日常生活需要。
硕果累累,民生实事落地开花。实施民生实事“全过程管理”以来,党工委强化领导、人大街道工委有效监督,办事处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近三年来,除1件民生实事因规划调整暂缓实施外,其他29件均高质量完成。南部快速通道汤汪小学段增设的隔音屏有效降低了车辆快速行驶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为群众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建成后的小运河路不仅道路宽、环境美,步道公园更是成了居民每天散步、健身的“打卡点”。一件件掷地有声的民生实事,实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织密服务网 基层治理更高效
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全面提升人大工作实效,人大街道工委紧跟党工委重点工作、紧贴基层治理实际,创新创优思路举措,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织密织细为民服务网络。
“网格+代表”升级民生服务。实施代表“1+1”履职在网格活动,将人大代表、议政代表与网格员建立“1+1”对子,建立“三进三熟三解”,打造“有事找代表、履职在网格”的基层治理服务新平台。2024年在街道“三大行动”——“城市环境提升年”中建立统一指挥调度体系和“两长三员”工作机制,将人大代表编入各点位担任“民主监督员”,对工作作风、工作效能进行民主监督评议,促进环境提升久久为功。中海左岸小区西门的口袋公园建成后无人管理,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议政代表和网格员实地查看、向上反映,通过人大代表建议、与职能部门沟通等多种方式,明确了管护责任主体,现在公园里干净整洁、绿意盎然,附近居民纷纷点赞。
“村社+特色”延伸工作内涵。街道积极开展基层工作站点“一村(社)一标”建设工作,围绕一家一标志、一点一特色,结合各村、社区地域优势和自身特点,赋予各基层站点“主题”。在市场集中区域设立经济运行观察点,在三湾公园周边设立旅游服务点,在学校附近设置教育意见收集点,在医院附近打造医疗健康服务咨询点。通过人大+雏鹰议事、人大+法律援助、人大+物业服务等人大与各项工作的嫁接,发挥人大代表专业优势,完善人大服务矩阵,争创基层品牌特色,推动村社打造具有“地理标志”特点的人大工作品牌。
“线上+线下”提升服务质效。人大街道工委通过开展走访联系群众、实施民生实事督查、召开政企恳谈、民情沟通、政策宣传、矛盾调处等会议,代表们线下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点对点答疑,促进解决民生关心、关切、关键事。同时,通过线上“数字人大”、“民意直通车”、“代表‘码’上见”等平台,精准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代表多途径、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征集社情民意,共同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务的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广陵区人大汤汪街道工委 姚继忠 陈萍 李佩)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