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淮海高度”里的“代表温度”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地处上海市的核心区域,东起西藏南路,南至肇周路、建国东路,西至重庆南路南北高架,北至金陵中路,总面积为1.41平方公里。辖区共有35幢商务楼宇,近200万方办公楼体量,集聚3000多家企业,大型涉外企业与各类总部企业云集,是上海中心城区首个进口贸易示范区,也是上海“进口浓度”最高的地方,近8万白领创造出全区超1/5的财富,经济密度位居上海前列。

(图1,淮海中路街道鸟瞰全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与近8万的工作人口相比,常住人口约1.5万左右,居住人口与工作人口已经出现“倒挂”。如何让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覆盖到这些“竖起来的社区”,听取楼宇内的工作人群的声音和诉求,服务好8万在此工作的人群,助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淮海中路街道人大工委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
建阵地增设“站与点”,敞开民意“采集窗”
淮海中路街道人大工委为了方便人大代表联系商圈内的企业、员工、游客,在新天地商圈与兰生大厦均设立了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和立法参与信息采集点。周边商圈、楼宇里的白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到联络站向人大代表反映:
“附近有没有地方可以让公司员工享受到较为平价且新鲜的工作餐?”
“能不能在商务楼宇大堂设立自助服务一体机,让白领们可以直接在楼内办理社区事务”……
像这样的问题,联络站收到以后会根据不同的意见建议进行处理,有的协调街道相关科室及时解决;有的形成社情民意上报区人大;有的则最终形成代表建议。而涉及立法、执法、普法等情况的意见建议则另行汇总,形成立法建议。
为进一步把立法参与工作拓展到涉外企业,持续扩大立法建议征询的采集面和覆盖面,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今年上半年,街道人大工委在“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和汪友斌代表所在的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香港广场卫生服务站增设了两个立法参与信息采集点。作为上海首个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2024年年底,首轮示范庭审活动暨巡回审判启动之后,人大代表们一直高度关注,定期与巡回审判站的法官们进行面对面研讨,张斌代表、潘蓉容代表等围绕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为辖区内涉外企业提供更好的权益保护和诉讼服务开展座谈。


(图2-1,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晓红为新天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站立法参与信息采集点授牌
图2-2,黄浦区人大法制委、监察司法委何建红主任为香港广场卫生服务站立法参与信息采集点授牌)
搭平台连接“呼与应”,畅通双向“连心桥”
为了更准确全面了解楼宇内企业、白领的需求和呼声,深入精准把脉他们面临的问题,有的放矢提出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街道人大工委成立了由林卫慈代表领衔的“淮海商会代表工作坊”,以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为主要功能,把重点放在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定期开展“联企议事”。
同时街道人大工委通过搭建“淮海有约”议事平台,围绕不同行业、不同主题邀请相关的职能部门不定期深入到楼宇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以“法筑营商路 联绘新图景”为主题,搭建民营企业与公检法司各部门面对面沟通平台,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区人大代表,区委书记杲云和市工商联副主席郭建利参与《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修订的立法意见征询。在黄峰代表的牵头下,召开的外资企业专场座谈会,不仅邀请上海市商务委外资处向企业家们介绍了市级部门最新政策和措施,而且邀请了相关的区级部门到座谈会现场倾听企业诉求,更加全面了解企业需求。依据工作创新案例和经验实操,对部分企业提出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则当场给出解决路径。会上,一家外资企业提出:“因为法人在国外,一时没有办法回国内办理相关工商事项变更。”区市场监管局领导当即表示该类情况可以容缺办理,有效降低了企业商务成本。有些问题涉及未参加调研活动的部门,则在会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知名设计规划咨询公司反映企业计划引进一位国外资深专业人才,因年龄限制无法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反映,人才落户和子女就读问题阻碍了企业引进急需型外地高级人才等问题,区相关部门收到问题反馈后,主动联系企业了解具体情况,及时为企业送上相关政策和服务,协助解决了问题,全力支持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


(图3-1,“淮海有约”淮海商圈专场座谈会现场
图3-2,“代表直通车-共商共议民生关切,代表助力基层治理”座谈会活动现场)
近年来,“淮海有约”平台先后组织了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台商企业、中小企业、金融企业等专场座谈会,覆盖各种所有制属性、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企业,分类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打通了政企沟通新渠道。
送服务找准“供与需”,开好为民“大篷车”
实践站不仅把人请进门听民声,而且还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的专业特长推出服务项目,把项目送进楼宇为民生。
代表联络站在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中发现,商圈内有不少年轻的家长,对家庭育儿、亲子活动方面的需求特别大。今年3月份,儿童营养专家杨国超代表携手巢炯代表、韩婷婷代表积极参与国际社区的“星光义卖,手护童梦”亲子义卖活动;6月1日,杨国超代表所在的企业再次联手街道人大工委,联合主办“童梦菲扬 淮爱无限”——淮海中路街道儿童节主题活动。“六一”儿童节恰好也是“世界牛奶日”,杨国超代表带领团队,为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牛奶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益处。区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沈卫东带着他的医疗团队向大家讲解儿童健康、针灸长高等医疗方面的医疗知识,并且为大家提供现场咨询服务。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陆晓钧;黄浦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侨民宗工委主任杨新平;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部部长罗厚毅等三位区人大代表,在现场与孩子和家长们亲切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

(图4,“童梦菲扬 淮爱无限”活动现场,区人大代表与现场的孩子们合影)
而对于家里有“幼升小”宝宝的家长们,他们的需求又有所不同。街道人大工委便向虞怡玲代表发出了邀请。作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虞怡玲代表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之余来到了楼宇,利用白领中午的休息时间,为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答疑释惑。不仅利用讲座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孩子转折期家长们需要做的准备,而且还化了更多的时间与家长们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这几年,像这样直接送进楼宇的便民服务项目除了“教育咨询服务”,还有“医疗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服务”“金融经济服务”、“传统文化传承”等等,街道人大工委通过挖掘代表资源,逐步形成“淮海有悦”便民服务体系,让代表资源和民生需求之间得到更好地对接与匹配,把为民大篷车开进楼宇:沈卫东代表带领他的中医便民服务团队在兰生大厦、申能大厦、金钟广场、上海锦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等楼宇、企业开展义诊、讲座等中医服务;邵万权代表、虞怡玲代表、吴超伦代表、杨国超代表、莫苇菁代表、雷鸣代表、汤匀代表等则为楼宇白领送上“定制”的“法治课堂、育儿课堂、金融讲座、红色宣讲”等;张敏代表、杨奕代表、周亚栋代表、马磊萍代表、陈喆代表、周斌代表、王蕙代表、葛静代表等则将各自企业的老字号品牌、文化资源等送进楼宇;李栋代表、刘永飞代表、王娟代表、余璟代表、熊南海代表、杨思为代表、黄雷代表、傅人姣代表、慧泽代表围绕“十五五”规划、商旅文联动、多格合一开展讨论;蔡莉代表、高宇代表、张平代表、周莹代表、周斌代表、梁琼代表、王佳琦代表、褚婷婷代表、蔡国强代表先后参与楼宇白领健康、医体结合等多项立法意见征询;王霖代表在大上海时代广场的大堂内设置的特种“冰”项目,让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新就业群体可以免费取用冰饮;王健代表为商圈快递小哥讲授交通安全课;而针对航运公司船员提出的航海期间健康管理需求,在邱力萍代表和陈燕代表的共同推动下,瑞金医院为锦江航运提供在船船员远程医疗咨询与应急指导。

(图5,“淮海有悦”便民服务现场,区人大代表为白领开展中医义诊)
从立法信息采集到助推政策完善,从代表建议落地到便民服务进楼,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代表团的人大代表们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樊芸、姚卓匀,市人大代表陈燕、肖敏、林兰、舒东、张为忠、瞿芳等也结合集中联系基层、“走进”活动、“相约十六”等,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热心服务这片社区的常住人群和工作人群,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代表力量,用有温度的联系和服务,创造上海滩的新高度。(文/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人大工委丁琰)

(图6全国、市、区三级代表开展集中联系基层活动现场)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