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使命担在肩,厚植家乡情

——记承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史要春

来源: 河北人大网  浏览字号:
  史要春,这位扎根于乡土,充满家乡情怀的人大代表,以坚实的步伐和坚定的信念,在河北省兴隆县大西峪村的每一寸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不仅是村民心中的“守护者”,更是推动家乡发展的“领航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崇高使命。
史要春与受赠学生在校园操场合影留念
  路的重生:大西路的蜕变
  一个温暖明媚的春日清晨,阳光透过嫩绿的叶缝,洒在宁静的小村庄上,给这片古老的土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沉稳内敛的史要春站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那条承载了无数代村民记忆与希望的狭窄蜿蜒之路——大西路,心中涌动着思变的决心。那时的大西路,路面宽度大约4米,对于发展中的自然村来说,这样的交通现状已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道路狭窄,而且部分路段弯道众多,限制了正常行车速度,还存在交通事故隐患。于是,交通问题成了村民的焦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
  面对经常有鸡鸭鹅丧生车轮下,尤其孩子和老人在路上正常行走都不能保障,修路这件积压多年的事自然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史要春挨家挨户入户调研走访,寻求解决措施。史要春多次与村委会干部一同前往现场进行实地查看,结合路段所处位置的实际情况,一次次探讨解决方案。为了改善路况,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特别是道路的安全性,史要春在心里反复思考,终于找到了满意的方案。在他的带领推动下,大西峪村积极申请并获得了扩建修复项目的批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大西峪村遇到了几个关键难题。首先,扩建工程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部分土地,这涉及复杂的土地征收和补偿问题。尽管多次与土地所有者沟通协商,但征占费用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成为项目推进的一大障碍。在大西路扩建修复工程遇到困难之际,史要春毅然决然地个人垫资8万余元用于征占补偿款。这笔钱犹如一剂良药,慢慢疏通了人们的思想。大西路修建完工后,村路开阔了,人心也开阔了。这不仅仅是一条路的重生,更使得整个村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它如同希望的纽带,连接了过去与未来,狭窄变宽敞,泥泞化坦途。
  雨中坚守:抗灾抢险的先锋
  2022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部分镇村公路受损严重,交通中断。在这危急关头,史要春个人出资十余万元,第一时间调集挖掘机、铲车等重型机械,亲自指挥,奋战在抢修一线。在泥泞不堪的抢修现场,史要春的身影成为最动人的风景。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泥土在他的脸上身上肆意泼洒,但他每天坚守在抢险一线,从早忙到晚。他无暇顾及个人的付出与疲惫,一心只想尽快恢复交通,尽快恢复家园。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硬是把将近2000米的路基重新平整,让受损的道路重新恢复通行。老百姓激动地说:“你是为受灾群众铺设了一条通往希望与安全的生命通道。”百姓的话是真诚的,心系百姓的史要春也是真诚的。
  精准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一名心系家乡的人大代表,史要春自幼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成长,深知农民生活的不易。成年后,目睹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状况,他内心涌动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誓要回馈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为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不让一人掉队”的庄严承诺落地生根,史要春积极行动,依托自身企业及农民合作社的坚实平台,精准施策,为20余户面临困境的家庭铺设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他创新模式,提供稳定务工岗位,不仅让乡亲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更激发了他们内生的奋斗动力。短短几年间,这些家庭的人均年收入显著提升,近8000元的增长见证了改变的力量,也映照出他们重拾希望、笑容满面的幸福模样。史要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让人大代表的称号因不懈奋斗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脱贫希望:教育扶贫的灯塔
  在谈及教育——这把开启后代子孙命运之门的金钥匙时,史要春懂得家乡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深知求学路上充满各种困难和阻碍。关于改善教育的想法一直在史要春的计划中。他认为,十年一代人,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而言,教育能改变命运,是他们破茧成蝶的希望之光。为此,史要春慷慨解囊,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并坚持多年。同时,他还走出去积极协调资源,为孩子们送上急需的学习用品。这些物资虽然并不贵重,但是却传递了基层人大代表对农村学生的深切期望与温暖关怀。在他的带动下,家乡的助学重教氛围日益浓厚,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极大激发。每个孩子都种下了梦想的种子,许多孩子还向他保证,一定会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勤奋学习,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长大后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
  务实履职:彰显人大代表担当
  “当了人大代表,总想着要做点事情,把群众的问题和呼声反映上去。”多年来,史要春很忙碌,也很充实。作为企业界代表,他深知肩上所担负的重任,并时刻提醒自己,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发出履职的“好声音”。他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扎根群众,通过广泛走访调研,倾听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意,精准把握群众所思所盼,用心用情为群众代言,积极建言献策,帮助群众纾难解困。他先后在人代会上提出“关于支持蘑菇峪镇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主线的全域旅游的建议”“关于解决农村地区道路建设落后问题的建议”等,关于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配套、群众民生等方面的代表建议均得到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得以办理落实。多年的躬身奉献,使大西峪村的老百姓很少叫他“史总”,更多的是亲切地称呼他“史代表”。
  史要春的名字,在这片土地上声名远播,他大公无私的品格,激励着更多人愿意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尽己所能。这种精神如春风化雨,感染着每一名村民,构建了和谐友爱质朴真诚的乡村风气和温暖氛围。
  史要春在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的岗位上,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体察民情、为民发声,用实际行动履职尽责,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他怀揣使命与情怀践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庄严诺言,扎根大西峪,把对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植于脚下,润泽沃土。(孟陈浩)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