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越城:探索基层人大工作创新“九法”
基层是创新的沃土,探索是创新的火花。近年来,绍兴市越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层人大特色创新,通过深化完善基层人大“一镇(街)一特色”培育机制,探索形成人大工作创新“九法”,有效激发基层人大工作创新活力,进一步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越城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一镇(街)一特色”培育工作
确保基层人大特色创新方向不偏
越城区人大积极引导,有效确保基层人大特色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贯上对标法
对标上级要求,找准基层人大服务中心大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性抓好贯彻落实。如,聚焦运河文化保护传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探索培育“三位一体”精准助力浙东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人大·企业心连心”、工业社区联络站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创新做法。
融下破难法
聚焦基层现实需求,积极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针对基层人大代表线上履职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完善“代表直播议事”工作机制,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破解问题的代表履职新模式。
特色植入法
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将人大创新元素植入原有项目,增强特色创新项目的辨识度和引领性。如,结合越城区“契约化共建”发源地的优势,谋划实施“联络站点+契约共建”、协同打造城市版“枫桥经验”的创新做法,积极探索基层人大助力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

越城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基层人大创新工作经验研讨会
确保基层人大特色创新力度不减
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延续递进的过程。越城区人大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理念,持之以恒推进基层人大特色创新。
延伸站点法
坚持“简单方便、实用管用”原则,拓展延伸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双岗建功”和“两去两回”主题活动。如,先后在集成电路产业园、共富邮路基地等延伸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探索实施产业链上建联络站、“共富议事厅”等创新做法。
扩码集智法
在人流、信息流密集的点位,探索设置代表联络站和代表“二维码”,积极扩大亮码范围,进一步完善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有效实现人大代表与企业、群众的“全天候联系、零距离沟通”。
应用集成法
加强对省、市、区人大数字化应用的综合集成和推广使用,为基层人大代表高效履职服务提供重要支撑。如,越城区人大迭代升级“智慧履职”系统,贯通融合省、市、区数字人大系统,集成融合各级人大网站端口。
确保基层人大特色创新质效不降
越城区人大始终把实战实效、群众满意作为培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基层人大特色创新工作质效。
常态问诊法
采取“局长·代表面对面”等方式,常态化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问诊议事”和意见征集活动,推动代表进基层、进村(社区)、进企业、进项目。目前,越城区基层人大代表共走访中小企业和村(社区)、小区600余个,收集线上线下意见建议1000余条。
闭环处置法
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督促完善线上线下征集建议的“闭环处置”机制,对涉及营商环境和基层治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分类交办相关职能部门限期调处,对涉及面广、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统一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建议的重要参考。
协同跟踪法
综合运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评议问询等手段,强化对镇(街)人大征集到的重点建议的“跟踪督办”,先后组织对中日韩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宜通华盛二期项目等10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视察监督,有效推动企业员工就近入住人才公寓等30余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