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看听说督干”模式赋能人大代表履职出实效

来源: 保山人大网  浏览字号:
  近年来,昌宁县人大常委会探索推行“看听说督干”代表履职模式,为民声民意、热点难点问题打通解决通道,有效破解基层人大代表“履职难、难履职”的瓶颈。
  着眼民需,创新模式破题。昌宁县人大常委会以找准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为抓手,以全面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质效为目标,直面问题、创新模式、形成合力。一是直面履职难题。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打破昌宁辖区内1079名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人大代表履职界限,按照行业特点、专业特长进行力量整合,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从而提升履职效能服务人民,是需要破解的第一个问题;面对群众最真实、最迫切的期盼,如何让群众的呼声得到更快、更具体的回应,是需要破解的第二个问题;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方式单一、作用发挥不显,如何消除代表“干什么”、“怎么干”的梗阻,是需要破解的第三个问题。二是创建履职闭环。面对这些现实难题,在深入调研、广征意见的基础上,昌宁县人大常委会以“睁大眼睛看、四面八方听、善于开口说、盯着问题督、勤勉尽责干”为履职内容,构建“选题建组在一线——看听民情在一线——说出建议在一线——督促协调在一线——干出实效在一线”的代表履职闭环,为人大代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搭建履职平台。三是强化统筹推动。昌宁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及新修改的代表法,从中找思路、找办法、找措施,将代表履职“看听说督干”模式与县委关注、群众关心事项一体谋划、协调推进。
  尊重民意,规范流程解题。昌宁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调动乡镇人大、各级人大代表和群众的积极性,运用“看听说督干”模式,实现代表履职与推动发展双提升。一是选题建组在一线。昌宁县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广泛征集履职主题建议,采取“乡镇人大主席团初审、代表工委复审、主任会议终审”的方式,严把选题的政治关、法律关、质量关,确定兼具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履职主题。2025年,共确定“看听说督干”履职主题26个,其中农业产业类15个、文旅融合发展类1个、基础设施类1个、人居环境整治类3个、生态环保类1个、基层社会治理类1个、民生保障类4个。根据审定的主题和提议代表的意见,按照行业相近、岗位适配、就近就便原则,组建“看听说督干”履职小组26个,吸纳成员代表170余人。二是看听民情在一线。昌宁县人大常委会通过“精准化助力+常态化看听”赋能履职小组。一方面,积极协调对接相关部门工作会议、座谈交流和教育培训,实现履职“小切口”与发展“大视野”的有机统一,增强看听民情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线下组织履职小组成员列席群众会、火塘会,固定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线上依托“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直通车”,分层分类沉浸式倾听不同群体需求。例如,温泉镇“积极推动社会化养老模式,助力群众幸福养老”履职小组,通过走访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深入了解辖区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听取老年人及亲属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助力温泉镇首家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委托管理的农村养老机构成立,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三是说出建议在一线。昌宁县人大常委会依托区域性代表活动、代表联络室活动和“代表有话说”活动等平台,组织履职小组、群众代表和相关部门进“站”入“室”面对面交流建议,汇集讨论社情民意。26个履职小组召开“专题汇报+建言献策”会议60余次,整理形成可操作性意见建议30余件,经县乡两级人大联合审定后,精准交办至县直有关单位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例如,田园镇文昌社区“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履职小组,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基层人大代表”双重身份优势,实地走村入户建立“社区民情档案”,提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暑期关护需求谁来供给”问题,并形成具体意见建议,推动田园镇相关部门以“社群联盟+”形式,先后组织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及“返家乡”志愿者参与“茶小青”暑期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呼唤和代表建议“落地有声”。四是督促协调在一线。昌宁县人大常委会采取三方共担机制落实督办责任,县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人大代表依据责任分工,协同履职小组每月跟踪督促1次办理进度,推动履职主题建议办理实现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例如,鸡飞镇“生态筑基,品牌领航,打造昌宁县城鲜活菜篮子”履职小组,靶向提出“积极破解土地流转、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产业发展难题”建议,以“党建引领+代表协同”为驱动,积极协调鸡飞镇盘活扁木村闲置土地60余亩,通过招商引进昌宁绿康食品有限公司,争取项目资金投入240万元、企业自筹60万元建设生态果蔬种植销售示范基地1个,并邀请西南大学农业种植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推动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为扁木村果蔬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五是干出实效在一线。履职小组成员立足岗位,带头做好与意见建议办理相关的具体工作,带动群众形成广泛共识与协作热情,通过“看听说督干”代表履职模式取得发展实效。例如,珠街乡针对履职小组提出的“村级产业小散杂、发展后劲不足和农户烤烟种植存在增收空档期”问题,采取“烟后务工+烟后发展特色农业”方式补齐群众增收短板,履职小组参与动员群众烟后轮作种植贡菜,2024年贡菜产值突破130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85万元、村集体增收4万元。同时,履职小组持续吸纳群众意见建议,提出“建设标准化贡菜育苗棚,减少群众育苗投入”、“引进市场经营主体,保障群众利益不流失”、“建设贡菜加工厂,推动适度规模种植”等建议,形成“看听说督干”新循环。
  回应民盼,展示成效答题。昌宁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完善评价办法、抓实届内述职、展示履职风采等举措,激励推动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持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完善评价办法树典型。围绕“评价对象、评价要素、评价方式、结果运用”制定《昌宁县“看听说督干”代表履职评价办法》,通过代表自评、选民评议、人大组织考评,创新开展“优秀履职主题和优秀履职代表”评选,以考促干、以考促效。二是抓实届内述职晾成绩。围绕届内述职全覆盖目标,县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制度,规范述职、评议、测评、表态四道程序。146名县人大代表将“看听说督干”工作成效纳入述职内容向选区选民报告,接受民主评议。三是展示代表履职新风采。鼓励和支持代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争当改革创新“攻坚员”、带头发展“示范员”。选取5个“看听说督干”优秀履职主题、10名“看听说督干”履职优秀代表,拍摄其典型经验和代表风采,在县内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广泛传播,进一步引导人大代表在各行各业干出成绩、展现风采。
  通过推行“看听说督干”履职模式,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成效显著。全国人大代表李志娟成立鸿坤生猪养殖场,争做乡村振兴“领头雁”,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青年创业创新领头雁”、“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畜牧生产推广先进者”等荣誉称号;省人大代表周增志积极开展茶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荣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云南省评茶技术能手”称号,两次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县人大代表赵炳华将科技论文写在茶乡大地,荣获科技成果奖20余项,获评“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称号;县人大代表李德寿带领归侨及侨眷发展热带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成为归侨致富“引路人”,入选“云南好人”名单,荣登中国好人榜、获评“敬业奉献好人”。
  实践证明,人大代表履职的源头活水在于守正创新服务中心大局,与群众所思所盼同声相应。昌宁县人大常委会探索构建的“看听说督干”代表履职新模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力践行,是人大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