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他让贫困村变成了示范村

张雄富(左)在小甜枣种植基地向村民了解枣树生长情况。资料图片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在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马金镇高合村,可以看到一幅产业强劲、景秀宜居、民生富足的和美画卷。“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里的“领头雁”使高合村从一个省级扶贫重点帮扶村“变身”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山区共富的新路径。这个“领头雁”,就是衢州市人大代表,开化县马金镇高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雄富——
从“鞋服老板”到乡村振兴“领路人”
走进高合村,村口张廷阳家雪白的院墙上,“人人有事做 家家有收入”十个朱红大字跃入眼帘。
“当时村里要刷这标题,我第一个赞成!”2020年,在外地务工的张廷阳回到村里,专心打理甜枣林,农闲时在村口摆个小摊卖土特产和饮料,年收入能有10余万元。“守着家就能挣钱,日子和小甜枣一样甜!”张廷阳笑着说,自己的生活就是这十个字的生动写照。
然而在八年前,高合村却是另一番光景:作为省级扶贫重点村,高合村既无产业支撑,又无稳定收入,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村庄发展离不开产业,有了产业才能带领乡亲们真脱贫。”得知家乡发展不如人意,2017年,乡情难舍的张雄富放弃了在江苏扬州经营多年的鞋服生意,毅然返乡。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那天,面对空白的账本,张雄富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村里的面貌,摘下“穷帽子”,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产业致富之路。
为此,张雄富积极走访调研,带领村两委抓住浙江省委、省政府“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的契机,积极为村里对接、引进了“金禧漫居”民宿项目。
野趣横生的民宿、完善齐全的设施,还有满眼绿意的风景……独一无二的体验,让高合村一跃成为周边游客最喜爱的休憩地之一。
“我们住在村里,白天参加了赶鸭子比赛、下水捉泥鳅、摘水果等活动,晚上还准备去看露天电影,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很有意思。”2025年五一期间,来自杭州的游客应安钰站在田埂上,脚上沾着泥土,脸上笑得很开怀。
除了“金禧漫居”民宿项目的建立,村里的农业重点扶持项目也相继落成。
张雄富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以经济合作社、合作企业和专业协会等为合作主体,带动创业大户和小农户共同创业就业。通过搭建乡情恳谈会和节庆联谊等沟通平台,12名创业大户、乡贤等加入合作创业组织,推动小甜枣、中草药、清水鱼等八大共富基地建成创收,每年用工5000余人次,发放村民工资近2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0余万元。
一条农旅融合的新路子,为高合村的振兴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代表,从最初履职时的“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到现在的“小有所得、略有所成”,张雄富有自己的履职“三字诀”。
“做好履职工作,关键在于践行‘联、研、融’三字要诀。”张雄富分享道,“一是常联常亲,要把惠民政策带下去,把群众呼声带上来;二是深入调研,要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实;三是融入大局,找准本职工作与代表履职的结合点,全力干出彩。”
在高合村,一片近200亩集中连片的平整土地格外醒目。错落有致的油菜花田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田园画卷,这正是土地整治带来的显著成效。
过去,高合村田地连片面积小、位置偏僻、基础条件差,村民耕种意愿低,种粮大户流转也不积极,土地极易抛荒。得知村民为土地抛荒而忧心,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村民增收,张雄富深入调研了不同乡镇的几个村,并多次走访农业承包大户和普通农户,寻求破题良方。
“一个村的土地太少,能不能联合几个村共同整治,扩大范围?”
“土地要整,路也得修一下,让车辆进出更方便。”
……
在广泛收集群众关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的意见建议后,张雄富系统梳理调研成果,并于2023年2月衢州市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工作“后半篇”文章的建议》。
对此,农业农村、交通等部门高度重视,实地查看项目推进和规划布局,扎实推进建议落地落实——如今,高合村农业基地四周的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村集体每年可实现约10万元的租金收入,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前土地不好种,进出也不方便。现在整治好了,我家3亩多的地就算自己不种,租出去一年也有2000多元收入。”村民朱晓红高兴地说。
当好基层矛盾纠纷“消防员”
“江大妈,身子骨还硬朗吧?屋里头都顺心不?”2025年1月2日一大早,张雄富便和开化县人民法院马金人民法庭庭长郑龙呈一同前往江老太家中回访,询问子女是否照料到位,查看居住环境是否舒心。见到屋内整洁有序,江老太脸上洋溢着笑容,两人这才放下心来。
这是一起赡养纠纷。此前,张雄富受郑龙呈邀请,参与该起纠纷调解,借助“代表说理﹢法官说法”机制,促成6名子女对江老太的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江老太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
巡回审判、联合调解、案后回访……张雄富对开化法院助力基层治理方面的工作印象深刻。与此同时,借助人大代表参与、监督法院工作的契机,张雄富还学会了“依法治村”,主动将法治知识融入高合村的治理实践——
针对相邻、赡养等常见纠纷,他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和老党员主动排查、上门调解,力争将矛盾化解于萌芽;面对复杂或久调不决的纠纷,则及时联动村里的结对法官开展联合调解,提升专业性和公信力;坚持常态化回访,通过和村民“唠家常”,细致了解协议履行情况,确保纠纷实质化解。
此外,张雄富还邀请马金法庭法官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将“诚信合法经营”“文明规范停车”等要求融入其中,显著增强了村规民约的法治内涵与约束力。
如今,高合村一跃成为“浙江省民主法治村”。一套既源自法庭经验,又结合乡村实际的治理良方,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法治素养和村庄的善治水平。
“希望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哨’作用,有效拓宽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渠道,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张雄富盼望着,以法治力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周凌云 徐晰玙)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