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
—— 全国人大机关举办定点帮扶“两旗”乡村振兴培训班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徐航
夏日炎炎的内蒙古,蓝天白云,蒙古包外的炊烟在微风中袅袅摇曳;牧草萋萋,一只只羊犹如散落的珍珠,在草甸上流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牧歌响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二轮土地延包政策,6月24至26日,全国人大机关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前旗、太仆寺旗(下称“两旗”)举办定点帮扶“两旗”乡村振兴培训班。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2025年乡村振兴政策、推进乡村治理能力、乡村运营设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授课。

6月24至26日,全国人大机关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前旗、太仆寺旗举办定点帮扶“两旗”乡村振兴培训班。摄影/徐航
“两旗”旗委、旗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旗直有关部门干部,乡镇、村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教育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等1004名学员参加。通过培训,大家感到受益匪浅,既解答了疑惑,找到了方法,又提升了能力,强化了使命担当。
实地“把脉开方” 助力增收致富
“丛教授,我们南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农文旅融合发展。能不能请您到村里指导如何将民宿做出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刚刚结束授课,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负责人就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丛志强到实地考察,为乡村发展“把脉”。
在南村,丛志强一边参观民宿、一边从实际出发,找对策、想思路、提建议。“乡村旅游想做出特点,首先要在做好服务上下功夫。可以建设一个游客服务中心,让游客玩得舒心、住得放心。”
随后,丛志强又来到200多公里外的太仆寺旗宝昌镇五福村。在宽阔敞亮的依文化工作坊,“哒哒哒”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借助旅游的东风,怎样让手工艺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带着疑问,全国人大机关挂职干部、太仆寺旗宝昌镇五福村驻村第一书记邢懿向丛志强“取经”。
“每次培训都是一场‘及时雨’,特别是授课老师实地指导,更为我们打开了思路。目前,村两委与工作队试种水果玉米,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通过全国人大机关的联系,探索林下中草药种植,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建设五福驿站,打造自驾草原穿越路线上的游客之家,提供免费洗车、免费奶茶、旅游咨询等服务。”邢懿说。
这是全国人大机关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主讲人到“两旗”实地授课的生动一幕。
结合“两旗”实际找准工作着力点,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培训,已成为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举措。在课堂上,主讲人深入浅出,从政策法规、创新实践、典型案例等多角度为学员们剖析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助力学员深化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站位,挖掘乡村发展潜力;授课结束,主讲人回答学员关心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课堂之外,主讲人赴实地走访调研,面对面与村民、基层干部沟通交流,为农牧民增收致富“量体裁衣”、献计献策。
“从前我们依托公司来设计、发展民宿产业,但在认识上把握得不深不足,很多村民对民宿的认知几乎为零。这次培训紧紧抓住我们的需要,授课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分析发展思路,还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提出对策,对我来说很‘解渴’。”察右前旗南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凯已经是“两旗”培训的“老学员”了,每次参加培训,都满载而归。他表示,培训结束后,他会第一时间向村民讲解培训所学所思所得,让培训成果惠及更多村民。
针对性安排课程 增强帮扶实效
“整户无地的农民如果想分到土地,有没有相应政策或创新方式?”
“根据已经施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
5月1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实施,同时今年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乡镇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等迫切期望借助培训课程这个平台,汲取知识源泉,灌溉乡村热土。
为紧扣实际需要,力求内容精准实用,全国人大培训中心会同机关定点帮扶办于3月和4月赴“两旗”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需要,以便给“两旗”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带来“热气腾腾”的培训内容,进行针对性授课,助力“两旗”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作为一名多次参加培训的“熟面孔”,太仆寺旗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驻幸福乡重光村第一书记哈布拉对乡村全面振兴有了更深的感悟:“培训中对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度剖析,对先进地区、典型榜样、基层干部的实践案例分享,让我掌握了整合资源、凝聚群众力量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培养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工作的思维。我深刻认识到,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既需要扎根一线的实干精神,更离不开理论和政策的指引。通过对刚刚施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学习,使我对法律有了进一步认识。我们将充分运用培训所学,调动村里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种养产业、庭院经济。在基层治理方面,利用网格化治理、‘一约四会’,文明团结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调动群众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乡村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察右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廉锋认为,通过培训,更好地理解了中央一号文件等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另一方面,针对现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主讲人有的放矢展示了如何开展工作,对于提升基层干部专业素养、弥补业务短板非常有帮助。

6月24至26日,全国人大机关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前旗、太仆寺旗举办定点帮扶“两旗”乡村振兴培训班。图为学员在培训班现场。摄影/徐航
据了解,自2018年全国人大机关开展定点帮扶培训以来,已累计培训“两旗”旗乡村三级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等共计15417人次。其中,十四届全国人大以来组织培训7109人次,为助力“两旗”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借助高效、精准的培训,“两旗”在培育、壮大产业的同时,也在致力于开拓旅游、文创IP等新路子。一批批培训班的学员,将培训成果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硕果,在“两旗”土地上描绘更多彩的画卷。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