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来自东融先行示范区的 “人大监督赋能营商环境”答卷
2024年7月24日,贺州市八步区灵峰、远东商业圈的商户代表,将绣有“人民代表不负使命 心系群众为民发声”的锦旗送到贺州市人大常委会。此前,该商圈因道路改造后隔离栏、红绿灯设置不合理,交通拥堵,严重影响经营。林波等市人大代表调研后通过监督平台提交建议,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路通人气旺!”商户感慨。这看似简单的故事,实则是贺州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模式,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自2023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实施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加快打造全区营商环境高地”的部署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以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人大监督平台为突破口,全力提升人大经济工作监督质效,助力党委、政府科学高效决策,推动破解营商环境难点问题,为助力贺州市优化营商环境综合评价由2022年全区排名的第14位跃升到2024年的第8位,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贺州金泰湖鸟瞰 (资料图)
创新体系架构 打造数字化监督矩阵
“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人大监督平台,构建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智慧监督新模式,是全市人大系统履行法定职责、落实市委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陆海平在“智慧贺州人大”上线暨贺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人大监督平台运行启动仪式上的这番话,点明了行动的意义与方向。
2023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智慧贺州人大”,精心搭建起该平台,并于同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平台设置的“意见建议”“诉求事项”“审议意见”等10个板块,让群众反映问题有了便捷的“线上通道”。市人大常委会还配备市、县两级专管员,负责平台的维护、运行与管理工作,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的数字化工作系统。
体系的完善还体现在监督网络的拓展上。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场所,设立了200个联系点,构建起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监督的责任体系,实现了监督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布局。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管委人大监督平台联系点就是其中之一。该点联络员覃常集深有感触:“以前企业有问题不知道往哪反映,现在通过联系点,我们能第一时间收集问题并反馈到监督平台。”
在设立监督联系点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还在自治区、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市场主体经营者以及基层一线干部中选聘了300名监督员,每月定期开展走访园区、企业活动,深入了解园区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听取他们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市人大代表、贺州市科隆粉体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邱妮分享道:“每月走访园区、企业,和经营者、员工聊天,能听到很多真实的声音,这些意见建议对优化营商环境太重要了。”
健全制度保障 推动监督实现常态长效
有了创新的架构,还需健全的制度保障,才能让监督平台行稳致远。“制度是监督平台运行的准则,只有把规矩立好,平台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市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人大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何祖后一语道破制度建设的关键。
为确保监督平台规范有序运行,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工作制度体系。其中,《贺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人大监督平台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了信息收集、报送、汇总、分析、评估等工作流程,有助于实现意见建议“每月一汇总”,让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在此基础上,监督平台工作报告审议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监督效能。实行“双月一审议”“一季一专报”制度,对监督平台收集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汇总后,形成问题清单,提交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审议,根据主任会议审议意见形成监督平台工作报告报送党委、政府。同时建立《贺州市优化营商环境人大监督平台工作报告审议意见反馈制度》,要求政府对审议意见在3个月内进行整改落实并书面反馈,监督平台及时公开处理结果,年底开展民意测评,通过这种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确保问题整改取得实效。

贺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海平到企业调研,联系服务实体经济 (资料图)
监督闭环发力 破解营商环境难题
制度的落实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为让监督平台发挥更大效能,市人大常委会强化政策宣传,印发常委会领导包联监督平台联系点、监督员工作方案,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组成6个包联组,深入监督联系点,与监督员密切沟通,开展调研、走访、座谈会等活动,广泛宣传营商环境政策法规,为监督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监督平台自2023年9月运行以来,已累计收集意见建议353条。这些意见建议被细致梳理,按照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四大类问题形成专题工作报告,提交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出42个问题,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出107个问题,并分别呈报本级党委、送交本级政府,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在问题整改落实上,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成果斐然。在投资环境方面,监督平台推动解决了一系列“硬骨头”问题。
“不动产证办不下来,企业融资就像被捆住了手脚,现在好了,多亏人大帮忙推动解决!”高新园区广西贺州市大华岗石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锦雄的感慨,正是对人大工作的认可。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监督平台,推动解决了高新园区13家企业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证办理难题,为企业融资打通了关键渠道。同时,针对23个市场主体反映的第三方中介乱收费等5个问题,也一一落实整改。这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发现‘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极大提振了各类企业在贺州发展和投资的信心。
在政务环境、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人大监督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作用同样显著。推动18个市直部门和新闻出版等3个领域共184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转行政审批局集中实施等7个问题得到解决;成功解决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等两个问题;推动解决增设公交线路、拆除远东商业圈隔离栏等两个问题。目前,市人民政府已整改完成涉及政务及投资环境、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25个,正在整改17个。
贺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人大监督平台,创新监督模式,健全制度体系,形成工作闭环,为优化营商环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未来,贺州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监督工作,在推动贺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