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向世界讲述我们的民主故事
——卢森堡国民议会代表团参观“江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随记
立体、全面的江苏,来自一个个真实故事一笔一笔的勾画和描绘。穿行于生动记录中国民主故事、江苏人大故事的历史长廊,更能够让每位远道而来的客人透过这一精彩“剖面”读懂中国、感知江苏。
初夏的南京,草木竞相繁茂,大地满目葱茏。6月10日,位于南京宪法公园西侧的“江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迎来了一行特殊的客人——卢森堡国民议会代表团。

这是自去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长期性展陈——“江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开展后,迎接的第5批外国友人访问。展馆中陈列的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珍贵影像、一件件档案实物,为外国友人了解这片古老而常新的大地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提供了明亮窗口和重要载体,有助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江苏人大实践发展历程产生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傍晚时分,卢森堡国民议会代表团团长、卢森堡国民议会民主党议会党团主席吉勒·鲍姆一行在结束了白天的行程之后,特地利用晚间时间,专程来到展馆参观,期盼能够近距离了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欢迎大家来到这里,深度了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在江苏的实践。”展馆的讲解员热情接待并介绍。
一边听取讲解,卢森堡国民议会代表团一行一边步入展馆大厅。在与中共一大会址遥相呼应的石库门式建筑背景的展板前,此次参观的序幕拉开。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点燃民主之光的开篇,到陕甘宁边区“豆选”现场,从模拟还原的窑洞场景前,回望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的那一席长谈——“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到开国大典后不久,3.23亿登记选民进行普选……人民民主,在世界的东方深深扎下根脉,汲取着实践的养分,蓬勃地向上生长。在大家看来,“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主之路。”

参天大树,始于种子。中国民主在实践中是什么样的?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展陈两侧的图片、影像和实物展现出中国民主最真实生动的一面,给出了一份“浓缩版”回答。吉勒·鲍姆一行聚精会神聆听,看得十分专注。
在摆放着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斑驳的选民证展台前,外宾们驻足细看。“这是原件吗?”“是的,这里最早的是1953年的选民证,这些选民证见证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行使选举权利的历史脉络,也成为新中国选举制度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的一个缩影。”讲解员回答道。
走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展区,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这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聆听讲解,让我对中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吉勒·鲍姆感慨道。
沿着展线继续前行,大家听着讲解,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和会议文件了解江苏人大在立法、监督、代表、决定重大事项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对外交往情况。
为了让大家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在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厅的微缩模型前,讲解员介绍:“在这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力。他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审议表决一部部地方性法规;他们紧盯权力运行,对省政府、省监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的工作开展监督。”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既有长期从事立法、监督工作的人大工作者,又有来自工会、民主党派、少数民族、企业、科研院所的人员。他们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期盼带到会场,再深度融入全省的法规和决策之中。”旁边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人员补充道。
“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活生命力,也看到了江苏人大富有特色的工作内容。”卢森堡国民议会代表团的成员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70多年的实践发展中不断成长,其中始终不变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点让人印象深刻。”
展馆一侧,清晰标注22个具体点位的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地图和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流程图吸引了卢森堡国民议会代表团的注意。“这些是我们群众常来的地方,大量法律法规草案在这里交给老百姓们讨论。”
另一侧依次展示着近些年江苏出台的一部部满载民意的法规,讲解员进一步解释,“这部是《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立法时社会广泛关注。当时群众在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的部分意见建议,被采纳到了这部法规中。‘高大上’的立法就是这样走进了‘平常百姓家’。”
吉勒·鲍姆听得十分专注认真,频频与同事、翻译低声交流。民主的细节,蕴藏在展馆中一个个群众身边沾满泥土味的、充满温度的故事里。
“人大代表是如何选举产生的?”“他们可以连任吗?”……来到展现代表工作的展区,卢森堡国民议会代表团边走边听,不时发问。讲解员的回答让他们了解到:在中国,只要是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职业、出身,都有权依法当选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发声。

背景图上清晰写着“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字样的“我是选民”拍照打卡互动区吸引了吉勒·鲍姆等人。“3、2、1,照片拍摄成功。”大家纷纷上前体验,并用手机保存下了自己在屏幕前拍摄的模拟选民投票的照片。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参观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馆,非常有收获,是一次令我难忘的经历。”不知不觉,参观就到了尾声,吉勒·鲍姆意犹未尽。
走出展馆,沿着墙壁上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标语的台阶拾级而上,卢森堡国民议会代表团一行人竖起了大拇指,“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一次探究之旅、民主之旅。”
▶ 记者手记
如何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江苏人大故事?在此,我们得到了答案——真实的故事最有说服力,点滴的细节最能打动人,亲身的体验最令人心悦诚服!
透过“江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这一扇直观的窗口,已让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丹麦、卢森堡等国家的国际友人,跨越不同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差异,沉浸式感知中国的人民民主,零距离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江苏的生动实践。
一路走、一路看,原汁原味的呈现就是最为精彩的讲述。正如去年俄罗斯莫斯科州杜马第一副主席拉祖蒂娜在参观时所说的,通过实地参观和详细的介绍,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让大家深入了解到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效和深入人心。
不止于此。充分发挥“议会外交”独特优势,让世界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邀请外国友人旁听省人代会,从而让他们更懂江苏、融入江苏;出访活动以人大代表为主,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民主故事和人大代表故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从未停下脚步。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