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运用监督“组合拳”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门作出了《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重要作用,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切实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决定》提出,人大要紧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各领域重点任务,科学谋划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内容,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监督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领域。省人大代表李越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她特别关注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今年1月,她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促进传统民营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李越 省人大代表、广东冠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第一个方面,建议从政府层面设立传统制造业专项创新研发基金,用以支持传统民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及研发。第二个方面,建议政府积极助力传统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实现设备联网和数据采集。
根据《决定》和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安排,今年11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专题询问,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助力作用,全面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梁卫洪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题询问将在全面了解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产业科创融合、集群培育壮大、数字赋能提升,还有质量品牌提升和发展环境优化等八个方面的情况,着力推进有关的政策机制落实完善,为广东省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人大力量。
李越 省人大代表、广东冠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希望人大通过专题询问会,推动解决我们传统制造业“不敢转”“不会转”的困境,建议着重询问相关职能部门“传统制造业技改专项”实际覆盖率,真正让《决定》从文件上的“产业体系”变成车间里的“生产力”。
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省人大代表陈洪锦是一名企业智能制造顾问,长期关注科研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今年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陈洪锦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促进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的建议》。
陈洪锦 省人大代表、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顾问:
我这次的建议是,一是要继续大力实施“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对于早期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给予启动资金资助。还要建设一批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对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服务机构给予奖励。
为了聚力推进广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互促双强。根据《决定》要求,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检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实施情况。这个《条例》于去年10月1日起施行,是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域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方向性的重要法规。
张文青 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这次执法检查,将重点检查《条例》40项首创性制度措施落实、实施情况。比如,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单列管理、基础研究财政投入、高校学科设置调整、粤港澳三地科研用物资管理等。我们希望通过执法检查,进一步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激发创新动力活力。
陈洪锦 省人大代表、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顾问:
现在四级人大联动,专治政策“上头热、下头冷”,重点要问企业“钱到账快不快?申报材料是不是折腾人”,盯着成果转化“最后一脚”。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帮着把产业政策钉进地里!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省人大代表蔡仲光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负责人,他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广东省有相当一部分传统制造业存在绿色低碳转型困难。为此,他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 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能源动力”的建议》。
蔡仲光 省人大代表、广东远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广东存在较多的传统产业、传统工厂,建议政府继续以产业有序转移为重要抓手,用“转移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加大承接地区的创新要素投入,推动更多传统产业向绿而行。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决定》要求,今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情况的报告,通过人大监督推动全省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陈建飚 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省人大环境资源委聚焦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这个重点,深入到深圳、阳江等市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与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15个省直部门深入沟通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人大监督,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发展,扎实助力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蔡仲光 省人大代表、广东远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建议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可以提前梳理广东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矛盾、突出短板,形成一份“审议重点指引”,提前发送给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这能引导大家带着问题听报告、做思考,助力解决广东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要大力发展现代乡村特色产业。省人大代表何丽珠是粤北山区的水果种植大户,她在山区多地走访发现,粤北山区普遍存在乡村产业集约化发展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的问题。因此,她在今年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扶持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何丽珠 省人大代表、河源市连平县内莞镇山角落四季农场主理人:
一是建议以科技赋能引领现代乡村产业,为农业科技人员投身“三农”工作主战场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建议出台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机制,精准选择当地有特色、有潜力的企业,助力其成长为农业龙头企业。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根据《决定》的要求,今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廖森泰 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我们主要围绕全链条多维度这个原则,开展监督各方面的工作。前期我们刘雅红副主任带队,到各个县来调研一二三产融合,(问)融合有什么支持?融合有什么金融的政策?要听基层的心声。除了我们自己直接听以外,也委托了几个地级市,他们帮我们调研。另外我们直接找基层的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的人大代表(了解情况),(把)他们的意见都反映上来。
何丽珠 省人大代表、河源市连平县内莞镇山角落四季农场主理人:
这个《决定》为我们新农人和返乡青年送来了“及时雨”,政策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农村电商和特色产业,让我们更有底气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农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青春活力,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决定》的要求,还将适时听取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资金保障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推动财政加强对制造业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方面的财力保障。接下来,省人大常委会将全方位运用法定监督方式,以强有力的监督实效,助力我省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