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河源:以人大之智人大之为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印发实施《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暨全面助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2025年工作计划》(下称《工作计划》),召开全市立法、监督工作会议暨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动员会,对全年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作出安排……今年以来,河源市人大常委会锚定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和河源市委、市政府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的目标任务,在助力打好产业建设“大会战”、加快打造具有河源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样板方面精准发力、系统施策,着力推动河源绿色崛起迈向新高度。
持续强化组织领导
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河源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和保障。
为进一步凝聚人大力量、提升履职效能,河源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河源市委“138”具体安排,始终把服务中心大局作为人大工作的“第一责任”,制定印发《工作计划》,明确以“五个高质量”为目标、“四个一”活动为抓手,突出强化法规供给、监督推动、决定支撑、代表作为,细化29项工作任务,并逐一明确承办单位和完成时限,全方位构建起人大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四梁八柱”。
打好立法监督“组合拳”
厚植产业发展沃土
“产业园区建设进度如何?”“招商引资政策有哪些?”“产品技术有什么亮点?”2024年7月4日至5日,河源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实施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监督,对河源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情况进行检查;2024年7月9日,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开展代表集中履职月专题视察活动,组织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分别走进全市各县区的工业园区探进度、听诉求、献良策……这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过去一年河源市人大常委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小切口”监督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注脚。
今年,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综合运用人大法定监督方式,共安排监督项目25项,内容包括市委点题的重要任务开展专题询问,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等,同时强调要把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嵌入计划规划、预算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债务管理等关键环节监督之中,对重点政策落地、重大项目推进、重要改革事项实施全链条跟踪问效。
在产业提质增效的监督赛道上,河源市人大常委会打出系列“组合拳”,督导河源市加快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报告等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专题调研林业产业发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情况,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河源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筹备开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发展专题询问,推动水饮料及食品产业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助力加快打造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集群,让河源水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强势。
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凝聚产业发展动能,河源市人大常委会一方面加快制定出台《河源市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条例》,把万绿湖保护开发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助力打造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一方面加快《河源市电网建设和供电服务条例》《河源市农业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发挥立法引领、推动、规范、保障作用,以系统性规则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此外,河源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做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领域立法,贯彻好、落实好、宣传好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和正在制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条例、县域经济振兴条例等法规,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更好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激活代表履职引擎
汇聚产业发展势能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有战略前瞻价值。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亟需通过专业研判明确人机协作智能、认知计算等前沿领域的突破路径……”近日,由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牵头,联合技术研发、产业规划等领域专家形成的3份调研报告——《关于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分析及建议报告》《关于扩大消费需求的专题调研报告》《关于电子信息产业高素质人才引育专题调研报告》,并依托河源市电子信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调研撰写《关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因聚焦产业发展痛点、对策务实可行,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批示肯定,相关建议正被纳入省工作专班重点研究范畴。
这些凝聚着专业思考的调研报告背后,是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履职的深度赋能。近年来,河源市人大常委会把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坚实根基和强大动力,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同时坚持把建好用好行业、产业代表联络站作为推动实现“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发挥代表作用服务产业链”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代表联络站进行业进园区,创新“联络站+产业”模式,开辟人大代表专业化、精细化履职路径,让代表们能够更精准地对接产业“卡脖子”环节,将一线调研中收集的民意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河源市电子信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接待日活动。
目前,河源市已建成包括河源市电子信息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内的20个行业、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些联络站点立足人大职能定位,持续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做好固定举行“双月10日”代表接待日活动,组织人大代表在“链”上履职,定期开展视察调研、政策宣讲、走访企业等工作,切实搭建起实用、管用的助力产业发展的履职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使代表履职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更好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河源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把助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融入代表工作全局,以更实的举措激发代表活力,凝聚发展合力,奏响助力产业建设“大会战”的奋进强音。如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做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优化发展环境、高素质人才引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推动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等7个专题调研,形成省市上下联动工作合力;强化调研成果运用,通过专题询问、代表建议等法定方式跟踪督办,推动河源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充分体现在河源市“十五五”规划编制中;组织在河源工作和居住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积极提出针对性议案建议,推动河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涉及的重大项目、政策支持,更多纳入国家和省的“十五五”规划编制“大盘子”。
“我们还将扎实做好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建议督办,推动承办单位实现重点办理一项代表建议、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