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第32届人大新闻奖评选办法

来源: 中国人大网  浏览字号:
  一、评选宗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大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
  二、评选范围
  人大新闻奖是全国性奖项。参评作品必须是经国家正式批准的报社(报业集团)、通讯社、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站和全国人大、省级人大常委会机关网站,有全国统一刊号或准印证号的地方人大常委会机关主办的刊物,在2022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首次刊播的原创新闻作品。
  三、评选标准
  (一)重点反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依法履职的情况和成效。作品导向正确,符合宪法和法律,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二)内容真实,新闻价值高,社会效果好。主题鲜明,勇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三)有较大社会影响,有较高的转载量、点击率、收视率。
  (四)少数民族和外国语言文字作品以原作品字数、时长为准。
  (五)存在与事实不符、新闻要素不全、事实性错误等情况的作品,不得获奖。
  1.参评作品有词序颠倒、成分缺失、指代不明、归类有误等情况的,不得获一、二等奖。
  2.参评作品中的文字作品出现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多字、落字等情况的;视频作品字幕有错别字、音视频作品中主持人和记者表述有误的,不得获一等奖。
  上述错误在同一件作品中出现两次以上(含两次)的,不得获奖。
  四、评选项目及具体要求
  第32届人大新闻奖设7类,共25个评选项目。
  参评作品的作者、编辑和主创人员按各评选项目要求据实申报。作者姓名均以刊播时的姓名、人数、排序为准(刊播时为笔名、网名的,报送时可在笔名、网名后的括号内填报实名,作者姓名不得随意变更或临时增加)。刊播时未具体署名的,作者按“集体创作”申报(不具体列名);作者、编辑和主创人员数量超出规定的,作者按“集体创作”申报(不具体列名),不申报编辑。
  (一)报纸通讯社作品
  设5个参评项目。
  1.消息  迅速简明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作品。要求新闻性强、时效性强,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4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2.评论 对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评析和说理的新闻作品。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时评、述评、短评等。要求观点鲜明,论点正确、有新意,论据准确,分析深刻,论述精辟有力。作者、编辑申报要求同上。
  3.通讯 用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新闻特写、新闻综述等表现手法对新闻人物、事件等进行深入报道的新闻作品(含分上、下两期刊发的通讯)。要求主题鲜明,选材典型,事实准确,结构合理,语言生动,评议、刻画到位,感染力强。作者、编辑申报要求同上。
  4.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含连续报道)是指围绕某一主题或新闻事件等所作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报道,1组系列报道应不少于3件作品。作品策划性强,作品间关联性强、成系统。该评选项目不包括事后将一段时间内分散发表的主题和内容相关的报道集纳在一起的作品。要求题材重大,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报道全面,新闻性强,有深度,有影响。
  系列报道要求报送开头、中间、结尾部分各1件代表作并附该作品500字以内的内容简介。申报主创人员为作品策划、记者、编辑等,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7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5.新闻版面和专刊专栏 要闻版等新闻版面(不包括摄影、漫画等专副刊版面),要求体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标题准确生动,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编排整体协调,版式设计讲究、新颖、有特色,便于阅读。作者指版面编辑和版式设计人员。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3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专刊专栏,指报纸通讯社刊发有共同特征(同类主题、同类题材、同类体裁)的新闻报道的版块(单元)。要求有固定的名称,位置相对固定和独立;内容选择与栏目定位、版面位置相适应;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编排制作精良,社会影响较大。该评选项目主创人员指栏目策划、采写和编辑等,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6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作品
  各设5个参评项目。
  1.消息 定义和标准同报纸通讯社作品消息。广播电台作品主创人员包括采访记者和编辑等,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4人;电视台作品主创人员包括采访记者、摄像和编辑等,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5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2.评论 定义和标准同报纸通讯社作品评论。作者、编辑申报要求同上。
  3.新闻专题(含系列报道) 新闻专题指从不同角度报道、分析同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社会现象的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包括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新闻特写、新闻综述、系列报道等。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典型,事实准确,结构合理,语言(声音、画面)生动,有细节,有深度,音响、画面运用得当,有感染力。要求报送该新闻专题500字以内的内容简介。系列报道定义和标准同报纸通讯社作品系列报道,要求报送开头、中间、结尾部分各1件代表作。
  该评选项目主创人员指作品策划、采写和编辑等,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7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4.现场直播 现场直播作品为与重大新闻事件或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同步采集现场信号并播出,集现场报道、背景介绍与事态分析等于一体的新闻作品。要求必须以新闻现场音像信号为直播主体,采用音像资料时长不超过整个作品时长的1/3。该评选项目不包括纪念会、报告会、文艺演出、工程庆典、剪彩仪式、活动开幕式和以演播室直播谈话等为主体的作品。要求主题重大,策划周密,能够全面迅速准确地采集与传播新闻现场的重要信息,导播调度合理,主持应变机敏,音质画面清晰。要求报送该作品800字以内的内容简介。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8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5.新闻访谈 主持人与嘉宾就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进行讨论的谈话作品和新闻人物访谈作品,要求主持人与嘉宾现场交流谈话占整个作品时长不少于2/3。嘉宾与现场观众有互动内容的作品占优。要求选题恰当,时效性强;嘉宾有代表性、权威性;谈话主题集中,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谈话内容与节目定位、播出时段相适应;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准确;主持人提问、转承自然得当,对现场节奏把握适度;背景资料运用得当。要求报送该作品500字以内的内容简介。该评选项目主创人员指作品主编、编导、主持人等,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6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三)网络作品
  设3个参评项目(转载、链接作品不在报送之列)
  1.新闻专题 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和多种新闻体裁,从不同角度全面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或同一新闻主题的作品。要求主题得当,特色鲜明;容量大、采集广、更新迅即;交互性强、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设计新颖美观,富有特色,达到形式、内容与主题思想的高度统一。要求附该作品500字以内的内容简介。该评选项目主创人员指策划、采写、编辑、页面设计等,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6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2.新闻访谈 主持人与嘉宾就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或热点话题进行讨论的网络或新媒体访谈作品,主持人与嘉宾现场交流谈话内容不少于作品的2/3。该评选项目不含系列访谈。评选标准同广播电台作品访谈。要求附该作品500字以内的内容简介。作者、编辑申报要求同广播电视作品新闻访谈。
  3.融媒体报道 不设具体项目,不限体裁、报道形式。参评作品要求原创,运用多种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传播效果好。要有准确的阅读量、转发量等相关数据。要求附该作品500字以内的内容简介。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8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四)摄影作品
  设1个参评项目(包括单幅和组照)。
  摄影作品是指报纸通讯社和新闻网站首发的新闻摄影作品。参评作品要求新闻性强,原创、首发、现场抓拍、表现力强、图像清晰,标题准确、文字说明新闻要素完整,文字简洁。转载、多次曝光和用电脑技术人工合成的作品不在报送之列。单幅作品只能申报作者1人。组照作品的作者和编辑申报总名额不超过3人,超过的按“集体创作”申报。
  (五)人大报刊作品
  设4个参评项目。
  1.消息 定义、标准和要求同报纸通讯社作品消息。
  2.评论 定义、标准和要求同报纸通讯社作品评论。
  3.通讯 定义、标准和要求同报纸通讯社作品通讯。
  4.系列报道 定义、标准和要求同报纸通讯社作品系列报道。
  (六)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主题作品
  围绕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的新闻作品。
  该主题作品不设具体项目,不限体裁、报道形式。定义、标准和要求以及作者和编辑申报名额参照一至五大类作品中的具体项目。
  该主题作品刊播的时间范围是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七)“中华环保世纪行”主题作品
  围绕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紧密结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生态环保领域相关立法、监督和代表等工作,参加2022、2023、2024年“中华环保世纪行”集中采访活动的有关新闻媒体刊播的宣传报道作品。
  该主题作品不设具体项目,不限体裁、报道形式。定义、标准和要求以及作者和编辑申报名额参照一至五大类作品中的具体项目。
  该主题作品刊播的时间范围是2022年11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
  五、推荐和报送办法
  请各推荐单位确定1名联络员,其职责是:负责组织报送本单位推荐的参评作品,向本单位获奖者发送获奖证书和奖金。请联络员在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人大新闻奖评选”专题页面下载并填报《人大新闻奖参评单位联络员表》,重新命名为:某某(新闻单位或省级人大)联络员(如:人民日报联络员、北京人大联络员)。请于2025年7月15日前,将该表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将及时提供验证码,以便各单位提交参评作品。
  (一)关于推荐。中央新闻单位的参评作品,由本单位直接向评选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其中,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统一向评选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包含统筹本单位所属子报子刊)。各省级人大常委会及地方新闻单位的参评作品,由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或研究室向评选委员会办公室统一推荐。中央新闻单位只推荐所属媒体刊载的作品,省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只推荐本地区媒体刊载的作品。
  (二)关于报送。请推荐单位的联络员登录中国人大网“人大新闻奖参评作品报送系统”,在线报送参评作品的电子版;作品的原件和表格(按一式一份单独装夹)邮寄至评选委员会办公室。
  1.报送电子版(在线报送中不含音、视频作品的电子版,音、视频作品单独刻盘邮寄)
  参评作品的电子版必须与原件相一致,不得为参评重新修改、编辑。电子版包括:
  (1)所有文字材料的电子版,须用Word格式保存。
  (2)网络作品,须是原创的(网址必须准确、有效)。
  (3)摄影作品保存文件数据每幅作品在2—4MB之间,文件格式一律为JPEG。
  (4)新闻版面的电子版,须上传PDF格式文件。
  (5)报送方式:通过网络报送参评作品。请于7月15日后,登录中国人大网“人大新闻奖评选”,进入第32届人大新闻奖评选专题页面,在该页面左上角显示“参评作品报送”的4个信息栏报送参评作品。电子版须在8月15日前提交(以网上发送日期为准),逾期视为自动弃权。
  操作步骤:
  ①由联络员直接填写“新闻作品推荐”、“网络作品推荐”和“摄影作品推荐”的基本信息→提交→添加附件。
  ②将预先保存的作品电子版(文字作品要求Word格式、摄影作品要求JPEG格式、新闻版面作品要求PDF格式)作为“附件”上传→完成。
  ③由联络员通过验证码完成“作品审核”。逐篇打开参评作品→审核后,在页面下方点击红色字体“通过”→导出推荐表→导出推荐作品目录。
  推荐表各打印1份后,加盖公章与相应的每件作品原件一并寄至评选委员会办公室。
  2.报送原件和表格
  (1)原件包括文字作品、摄影作品和音、视频光盘(须是原版播出节目复制成的光盘)。表格共4张:①《第32届人大新闻奖推荐作品目录》;②《第32届人大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③《第32届人大新闻奖参评(网络)作品推荐表》;④《第32届人大新闻奖参评(摄影)作品推荐表》(表格由联络员通过网络提交参评作品后导出,随同《人大新闻奖参评单位联络员表》一并报送)。
  (2)每张音、视频光盘只刻录1个节目,音频作品为MP3格式,视频作品为MP4格式(H.264编码),并在光盘封面上标明推荐单位、作品标题、评选项目。请核对确保光盘可正常读取使用。
  (3)摄影作品尺寸须冲洗为8英寸。将单幅和每幅组照摄影作品的文字说明填写在《第32届人大新闻奖参评(摄影)作品推荐表》的“作品文字说明”栏内。
  (4)报送方式:通过邮寄报送原件和相关表格,须在8月15日前完成(以发出日期为准)。请在信封右上角标明“人大新闻奖参评作品”。逾期视为自动弃权。
  (三)关于报送数额。核定的总数(见附表)包括了上届因获得特别奖和一等奖而增加的数额,数额分类不可调剂。
  请推荐单位按照核定的数额报送参评作品。如超额报送,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将按该单位报送的《第32届人大新闻奖推荐作品目录》先后顺序撤下排序在后的超额作品。
  六、评选委员会的组成
  人大新闻奖评选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负责同志,中央新闻主管部门、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新闻教学研究机构、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有关负责同志,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部分理事和部分专家学者等组成,约70人,任期一届。评选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
  七、评选程序
  (一)提交作品由评选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受理。
  (二)人大新闻奖评选委员会采取分组会和全体会等方式评审参评作品。评选委员会分组会经评议、讨论后,预选出入围作品,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差额评选(评选办法细则单印)。
  (三)评选会上实行回避制,即在分组会和全体会评议、讨论时,除召集人要求评委介绍相关情况外,不得主动宣传评委本人所在单位推荐的参评作品。
  八、奖励
  (一)本届人大新闻奖共设奖约360件。其中,特别奖、一等奖约80件,二等奖约120件,三等奖约160件。
  (二)必要时,主办单位根据本年度人大新闻报道总体情况提出若干件特别奖建议,由评选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向全体会通报。特别奖不超过8件。
  (三)主办单位向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向获奖作品的编辑颁发证书。
  (四)评选结果由评选委员会办公室通知各推荐单位,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布。
  九、处罚
  请参评作品推荐单位及新闻媒体严格把好政治关、导向关、质量关,严肃纪律。
  如发现参评作品、获奖作品有抄袭、虚假、失实或与刊播时不一致,参评作品的相关申报材料有造假、虚报、篡改、伪造及未按规定程序推荐、评选等违规问题,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将组织核查。一经查实,报评选委员会主任核批后,即撤销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并责成推荐单位追回获奖证书和奖金;对推荐单位提出批评,该推荐单位不得参评下一届该评选项目评选;对参评作品的作者、编辑予以通报批评,并禁止其5年内参加人大新闻奖评选。
  如发现参评作品的推荐单位和作者本人对评委或有关人员有贿选行为,一经查实,即取消该作品的参评资格或获奖资格,该作品作者今后不得参加人大新闻奖的评选活动;对有关人员,责成有关单位严肃处理。
  如发现评委有钱(物)票交易行为,一经查实,即取消其评委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今后不再聘其担任人大新闻奖的评委,并责成有关单位严肃处理。
  十、其他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拥有人大新闻奖参评作品申报材料的使用权。
  本办法解释权归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