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创新药发展迎来政策“及时雨”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拓宽创新药信息传播渠道保障公众知情权
我国创新药发展迎来一场政策“及时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加强对创新药研发支持、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鼓励创新药临床应用、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强化组织保障等5方面16条举措,为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助力。
创新药发展也是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内容,围绕技术创新、提高多元支付能力、优化信息传播等方面,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创新药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医药创新发展,2024年作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重要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医保局建立了适应新药准入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调整周期从之前最长8年缩至1年。准入方式由专家遴选改为企业申报。5年内新上市药品在当年医保目录新增品种中占比从2019年的32%提高至2024年98%。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获得报销的时间,也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左右,约80%的创新药可以在上市2年内纳入医保。
国家医保局对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给予政策倾斜,建立了覆盖申报、评审、测算、谈判等全流程的创新药支持机制。此外,还不断完善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谈判和续约规则。
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2018年至2024年,我国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24年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仅今年上半年,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就已近40种。
“更多的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推动了我国临床用药结构优化升级,群众用药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获益显著。”黄心宇说。
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
尽管近年来中国创新药热潮涌现,新药新技术层出不穷,呈现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一些领域创新药存在同质化、临床价值不够突出等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当前,以阿尔茨海默病、肿瘤、罕见病为代表的临床难题,对医药产业的技术革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必须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实现效益转化。
医药企业提升创新效率离不开政策支持。《若干措施》第一项就提出要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具体而言,要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方信息互通与协同,推动医保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利用,在确保数据安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探索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必要的医保数据服务。还要统筹推动创新药研发,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用,支持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开展以创新药研发为导向的科研攻关。
一直以来,创新药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漫长的回报周期,是很多药企难以逾越的“门槛”。
为解决这一难题,《若干措施》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通过创新药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为创新药研发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培育支持创新药的耐心资本。
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
创新药能否发挥价值,关键在于老百姓是否能买得起、用得上。
《若干措施》提出,要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功能,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
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引入多元支付力量正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ESG办公室)主任周燕芳一直建议的。
在周燕芳看来,单靠医保基金难以支持创新药研发,需要进一步拓展多元化支付手段,商业健康险就是重要的落脚点之一。
黄心宇介绍,近年来我国商业保险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9773亿元,同比增长8.2%,资金规模已接近当年居民医保筹资总水平。但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超过95%的资金使用率相比,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水平和保障效能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这也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创新药提供了新方案。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就是《若干措施》的一大亮点。其中规定,要重点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且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是统筹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健全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用药保障需求迈出的第一步。”黄心宇指出,国家医保局将以此为切入点,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能力上与基本医保进一步衔接和协同,做好保障合力,让更多老百姓用得起创新药。
周燕芳建议,明确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明确其对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作用,相关要求建议写入正在制定的医疗保障法中。要鼓励商保与基本医保错位发展,实现与基本医保互补衔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
需提升创新药信息透明度
让更多百姓能从多种渠道了解到创新药相关信息,是有效使用创新药的一个重要前提。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马永平发现,相较于国际品牌,国产创新药在品牌认知度、市场推广以及公众信任度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要鼓励和支持国产医药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强化品牌意识,增强民族自信。”马永平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向公众传播准确、全面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信息”。
“应优化、拓宽创新药信息传播渠道。”马永平认为,在确保内容准确性、全面性的前提下,可探索允许部分低风险创新药广告向公众传播,以提升药品信息透明度。同时,建立严格的创新药信息审核机制,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公众提供权威的医药信息服务。这一举措将有效打破医药信息传播壁垒,使公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到准确、全面的创新药信息,保障公众对创新药信息的知情权。 (记者 赵晨熙)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