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张掖:“点穴式”执法检查助力民生

张掖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小组以“点穴式”方式开展靶向监督,为守牢民生底线赋能加力。张掖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食材配送单上为啥缺了检测报告?”“溯源单上的信息和你们填报在管理系统上的信息怎么不一致?”近日,在临泽县某中学食堂,市人大代表检查组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让学校负责人红了脸。
随后,相关执法部门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我们今后一定严格按标准操作。”该学校负责人当场表态。
今年,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食品安全等民生重点领域,组织代表小组以“点穴式”方式开展靶向监督,为守牢民生底线赋能加力。
精准“点穴”:直击问题“痛点”
入夏,民乐县新天镇水肥一体化项目基地,小麦陆续进入起身拔节期。
市人大代表、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宋雄儒蹲在田埂边,用手指捻开土壤察看墒情。“这块地表层湿度达标,但10公分以下明显板结。上个月项目区就出现过智能墒情传感器‘失灵’的情况——设备显示土壤湿度充足,实际根系层已缺水。”宋雄儒说。
据他介绍,现在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最大的难点,是传感器布设深度与作物需水规律不匹配。现在小麦根系已下扎到15至20公分,但传感器还停留在5公分的浅层监测。
作为河西走廊“粮仓”,张掖市去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6.12万亩,但部分项目暴露出“重建轻管”问题。今年2月起,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双随机”抽查、暗访突查、座谈交流等方式,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规划编制、资金投入、质量监管等关键环节“挑毛病”“找方子”,让人大代表在一线发挥作用。
闭环整改:确保问题“清零”
检查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有关部门交办《整改问题清单》。
这份连夜整理出的清单,既有个别乡镇水肥项目传感器“测不准”的技术症结,又有农田灌溉管道“跑冒漏”的老毛病,共梳理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16项具体问题。
为防止问题反弹,市人大常委会定期对整改完成的问题进行“二次体检”,要求所有问题明确责任单位,3个月内见成效。
针对民乐县三堡镇农田水管故障问题,点名由县农业农村局和镇水管所“双牵头”;对临泽某中学食堂食材溯源等问题,在首次整改后时隔一月再度暗访,确保校园食品安全不出纰漏。
“我们对整改进度实时跟进,通过建立‘发现—交办—整改—复查’全链条机制,确保问题整改不打折扣。”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标准农田执法检查组组长陈明彪说。
机制创新:激活监督“动能”
今年,张掖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财税金融、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6个行业代表小组,探索“代表专家+监督需求”模式,邀请农业、食品等领域专家参与检查,提出专业意见、解决问题。
高效监督出实招、见实效:2025年,张掖市高标准农田预计亩均投入增长至2706元,万亩智能化改造项目为农业增效奠定基础;全市218户食品企业配备安全总监,学校食堂溯源管理率达100%,群众满意度提升至88.14%……
“我们将持续拓展‘点穴式’执法检查至乡村振兴、文物保护等民生重点领域,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切实推动‘法治人大、有为代表、活力机关’建设走深走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文生表示。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