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果子”撬动“大产业” 人大代表来助“荔”
夏日的羊城骄阳似火。在从化、增城两个荔枝主产区,种植户趁着清晨的“天时”采摘正忙,村头的揽收点装箱打包如火如荼,一辆辆物流车穿行在城乡之间,将这些岭南佳果迅速送往各大商超和消费者手中。在工厂车间,荔枝干、荔枝酒等生产线忙得热火朝天。
从荔枝的保鲜、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再到荔枝深加工等产业链的延伸,荔枝产业已不再是传统的看天吃饭,通过科技赋能、物流提速、创意增效实现转型升级。产业提了质,群众增了收。这背后,少不了一群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的助“荔”,他们正以代表担当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故事。
提高种植效益 助力产业“成链”
在从化区,有30多万荔枝果农和1000多家从事荔枝生产经营的企业及大户,这既是产业“基本盘”,也是民生“压舱石”。
从化区荔枝种植面积占全市荔枝种植面积过半。面对内外部的市场竞争,“种什么”成了摆在种植户乃至全区层面的一件大事。
聚焦荔枝产业的发展壮大,从化区人大代表、城郊街城康村村委会妇联主席邱秀英等人先后多次到城郊街各村开展实地调研,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果农诉求,了解果农心声。“我本身也是农村人,感同身受。”邱秀英说,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地槐枝品种种植面积较大,但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相对不高,急需通过优质荔枝品种嫁接改造。
2024年,邱秀英等代表在从化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大荔枝品种改良的建议》。建议办理以来,从化区农业农村局通过采取加大技术推广、推行高接换种、强化品牌推广等举措,加快推进品种改良工作。全区采用高接换种技术完成15000余株荔枝树的品种改良工作,品种以井岗红糯、流溪红荔、岭丰糯等优质品种为主,预计三年挂果、五年丰产。据介绍,届时有望大大提高种植效益,带动全区2000多农户受益。
荔枝种好了,既要卖出去,还要卖得好。6月24日,在从化区江埔街道新明村荔枝销售点,一箱箱荔枝正在打包,准备发往商家和消费者手中。“我们推动在5个经济社新增了揽收点,与顺丰、邮政等合作打通物流并争取优惠运价,按订单采摘新鲜的荔枝。”从化区人大代表、江埔街新明村党支部书记黄锐垣说,通过与企业产销合作和线上平台的销售,新明村“水厅桂味”卖到了全国各地。经济社则通过统一收购价,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

人大代表在荔枝加工企业调研
“我们要考虑从化在广州北部的区域优势和气候优势,着眼整个产业链,既要考虑拉长鲜果上市时间,还要考虑深加工。”广州市人大代表、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邓彩联告诉记者,履职三年多来,她持续关注荔枝品种改良、荔枝品牌打造及产销等全产业链建设,并提出了多项建议。她说,一些方面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当前,从化区正推进加工赋能,延链增效。荔枝干、荔枝饮料、荔枝酒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在佳荔公司江埔加工点,每天200吨的新鲜荔枝从全省各地源源不断地运来,经过灭菌、烘干等多道工序,这些品质优良的荔枝干将于8月左右开始上市销售,成为待客会友的佳品。“荔枝是季节性很强的水果,今年我们把收储‘拉满’,同时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佳荔公司副总经理何俊杰说,企业要赚到钱,也要保障种植户赚到钱。
另据了解,从化区已建成荔枝冻眠首条生产线。通过低温冷冻锁鲜技术生产线,今年将收储荔枝5000吨。
创新经营模式 激活乡村经济
6月26日,一场主题为“万荔挑一·味在广州”的网络推介活动在增城区举行。众多带货机构、国内外网红代表等参与推介。增城区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与科教科负责人易金海告诉记者,2025年增城区荔枝种植面积达20万亩(1亩约666.7平方米),桂味、仙进奉等主流品种占比超60%,挂绿、北园绿、甜岩等特色品种也均于6月下旬陆续成熟。
“增城荔枝通过多元化渠道和精准市场分层,构建了以电商平台为主导,农旅融合体验消费、出口等不断拓展的市场销售格局,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品牌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易金海说。
在增城荔枝热卖的背后,也有着人大代表的“一臂之力”。“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起到桥梁作用。”增城区人大代表、仙村镇商会会长、下基村村委会主任陈德斌告诉记者,人大代表通过履职,推动本地企业、电商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同时鼓励果农进行直播带货,乡村商会也会与外地商会对接,把仙进奉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与传统的农户在田间地头、本地市场售卖的形式相比,网络销售使得荔枝的销量增长了很多倍,市场更广阔了,价格区间也更合理了。”陈德斌说。
“人大代表经常来企业调研,和政府一起帮助我们搭建平台,做好品牌推广,拓展销售渠道,为产业赋能。”广州市长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佩仪告诉记者,该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荔枝种植和品牌推广,联农带农。卢佩仪说,作为企业,要紧握人大代表和政府之“手”,携手将这份岭南甜蜜送往世界各地。

在石滩镇麻车新果场,果农为采摘下来的荔枝剪枝
当前,增城区正以“荔枝+”为抓手,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正果镇畲族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荔枝种植历史悠久。然而,传统的荔枝销售模式常常让果农为销路发愁。在广州市人大代表、畲族村党支部书记雷映霞的推进下,“认养荔枝树”模式为畲族村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注入了新的动能。
“认养者只需支付999元,就可以认种一棵畲族高山荔枝树,整树荔枝果归其拥有。若遇小年不结果,还能保证有999元的等价荔枝。同时,认养者还可以免费入住民宿两晚,体验做一天‘农场主’的乐趣,观赏畲族特色舞蹈、品畲族长桌宴、体验打糍粑等民俗风情。”雷映霞说,畲族村目前已迎来了40位“农场主”。这不仅帮助果农增了收,还带动了畲族村民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下一步,雷映霞还将带领果农发展深加工产业,开发荔枝干、荔枝酒等特色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拓宽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