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刘琴:养牛女状元为农民代言

来源: “安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前不久,刘琴第14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这一次不是以人大代表身份,而是全国劳动模范,她心情格外激动,更感觉责任重大。
  刘琴是安徽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族乡太平村的村民,这些年,愣是凭着一股干劲,从养牛新手成长为“养牛女状元”,并带动周边村民养牛致富。
  在家乡,她是村民眼中的热心大姐,是调解邻里纠纷的好手。在全国两会上,她是基层农民的代言人,让更多人关注到农业、农村、农民。
  养牛致富 致力做大牛产业
  “从小家里就养牛,自己也会帮忙割草喂牛。”刘琴没想到儿时的经历为她之后的养牛之路铺垫了基础。
  刘琴还记得,结婚没多久就与公婆分家了。当时仅靠着二亩地,生活拮据,后面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成问题。当村里人都外出打工时,她舍不得丢下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敏锐察觉到当地肉牛需求不断增长,于是决定养牛。
  2000年,她从娘家借钱买了两头牛,创业之路就此开启。割草、放牛、打扫牛舍,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一年下来竟然挣了1000多块钱。之前的迷茫在这一刻终于释然了。
  有信心就放手大胆干。那时只要有培训她就去,学科学喂养、学养殖技术,如今的她已成长为牛病防治专家,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两头发展为年出栏400多头。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我就想着带动村里的妇女以及贫困户养牛。”刘琴说。2017年,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立了琴宏畜牧养殖女子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场地、饲料、技术,帮助村民增产增收。在她的带动下,古沟乡上规模的养殖公司有4家,养殖规模都在100头以上。太平村85户养牛,是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
  如何让村里养牛产业发展壮大是刘琴一直思考的问题。她打算集合大家的力量,打造一条牧草种植、肉牛养殖、牛肉贸易及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做大“牛”产业,也希望为淮南牛肉汤的高品质输出贡献一份力量。
  调解纠纷 促进乡村和谐
  “家里的大门很少关。”刘琴表示,之前家里冰箱买得早,便敞开大门让村民用。现在则是让过路的司机喝碗水、歇歇脚。
  村里无论谁有困难,她总是主动上前帮忙。村民耿真是一名货车司机,因交通事故造成重度伤残后,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在刘琴的无偿帮助下,2020年耿真尝试养牛,刘琴则定时上门指导、帮忙饲料运输。如今,耿真的笑脸多了,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刘琴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也是热心人。村民之间有点小纠纷,总喜欢找刘琴说道说道。可是一个人力量有限。于是,她与潘集区法院在太平村设立“刘琴调解室”,将法律咨询与纠纷化解送到村民家门口。随时有矛盾,随时去调解。
  “只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这是刘琴的调解心得。
  村民顾某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与邻居争执不下,刘琴翻出当年土地台账,结合民法典条款提出“置换补偿+共同开发”方案,最终促成双方签订和解协议。这起因两垄地吵了三年的纠纷,因刘琴的一席话就解开了大家的心结。
  调解中,用温柔的言语劝不住,她就罗列后果“想打架可以,打赢的110带走,打输的120拉走……”巧化干戈为玉帛。
  近年来,经她调解的纠纷近百件,无论大事小情,经她一解,群众都心服口服。
  履职尽责 为基层农民代言
  2013年,刘琴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初次担任这一重要角色,她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履职尽责,她不断从书本、网络上汲取所需信息,并学习老代表的履职经验。
  “到群众中去,倾听百姓心声。”刘琴坚持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围绕村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生产生活问题,她提出加强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吸引年轻人投入乡村振兴建设队伍、加大对偏远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以及农村学前教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涉“农”方方面面的建议。
  今年两会前夕,她走访6个乡镇,将村民的诉求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针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新农合缴费以及秸秆焚烧问题积极建言。其中,她提出的秸秆焚烧“分区域动态管控”方案,已被农业农村部采纳为皖北试点政策。
  这13年间,她积极履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提出46件建议,让更多人听到农民的声音。
  今年4月28日,她再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表彰。
  如今,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劳动模范双重身份,更让刘琴觉得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但她坚定地表示,一定会带领更多群众致富,真正发挥好劳动模范的作用。
  在村民的养牛场上,有她答疑解惑的身影,在刘琴调解室,有她耐心劝导的身影,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也有她的身影,刘琴不断充盈自己,为这块土地贡献着自己力量。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