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李保平:实现从“物理改造”到“社会焕新”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实现从“物理改造”到“社会焕新”
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形态优化,更是社会关系与治理能力的重塑升级。应以法治兜底公平、以共治凝聚合力、以文化增强认同,实现从“物理改造”到“社会焕新”的质变。
以法治化思维构建权责体系,筑牢公平底线。城市更新涉及多方利益,需通过法治框架平衡效率与公平。可以建立争议协商前置制度,项目立项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提供兜底保障。
通过构建共治模式,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比如可建立三圈层协同机制:内圈以居民自治为核心,通过议事会、听证会等直接参与规划设计;中圈引入规划师、律师、基层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提供技术支撑与矛盾调解;外圈联动企业、金融机构,通过政策金融工具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加强文化赋能,避免“千城一面”困境。可建立文化影响评估制度,对更新项目进行文化价值审查。推动社区记忆工程,通过口述史记录、公共艺术嵌入等方式,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居民情感纽带,增强城市更新认同感。(记者秦瑞杰采访整理)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