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泸州市人大: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来源: 四川人大网  浏览字号:
  近年来,泸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主动办信、精准接访、依法处访”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探索建立“四项”机制,着力推动人大信访工作提质增效,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坚持政治引领“高站位”谋划推动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信访工作过程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最高原则和最大优势,贯彻到信访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常委会党组每年听取信访工作开展情况的专题汇报,将信访工作列入市人大常委会的“一要点三计划”中,纳入议事日程。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会议对信访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将人大信访工作与人大立法工作、监督工作、代表工作等相互融合,充分发挥人大信访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独特优势。常委会领导坚持阅批群众信访件,并开展信访包案督办工作,“一对一”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推动群众信访事项的化解。
  “1234”工作机制“一盘棋”统筹推进
  从信访件上查问题找矛盾,及时回应群众呼声期盼。近年来,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动信访工作与人大全面履职尤其是监督工作结合起来,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制定《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1234”信访工作机制,推动信访问题有效解决。
  “1234”信访工作机制,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一条主线”;坚持依法依规办理与坚持用心用情疏导的“两个坚持”;从面上着力分析研判提出建议促进社会稳定,从线上着力推动重点行业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从点上着力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具体问题的“三个着力”;把群众反映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转化为立法建议、监督事项、代表声音、部门履职意见的“四个转化”,推动信访工作深度融入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实现相互融合、互促共进的良好效果。
  做好人大信访工作,重点在于做好四个转化。2024年,推动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转化为立法建议2条、监督事项5项、代表声音12件、全国人大代表建议1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履职意见3条。将50余个信访案例进行分析汇总后交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作为开展执法检查、审议、评议等工作的参考。
  “两官一师”接访机制“一站式”纾困解难
  在分析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成因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信访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偏差。泸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完善“法官+检察官+律师”共同接访机制,努力做到在释法明理中准确无误,在说理过程中使群众口服心服,有效提高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为此,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两官一师”定期接访、开门接访、依法接访,每月定期开展1次法官接访、1次检察官接访和2次律师接访,并在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和公众号上进行公布,在接访时做好法律咨询和释法明理工作,将矛盾问题摆出来、分歧纠纷找准确、解决方法说明白,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推动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的妥善化解。
  2024年,累计接待90余批次来访群众,按照诉访分离规定成功引导10余人次进入司法程序。如针对李某反映胜诉判决执行难的信访事项,充分利用建立“法官+检察官+律师”参与接访机制,“两官一师”接待释法,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
  “主任督办”机制“全链条”跟踪督办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建立“主任领衔、专委协同、信访落实”督办机制,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包案督办,努力推动信访事项办理落地见效。“加强信访分析研判,对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热点、难点、重点信访事项,矛盾突出、争议较大且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信访事项,明确常委会领导包案督办。”2024年,将7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信访事项作为主任督办工作的具体事项,推动问题化解。比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泸州市鸿运大厦棚户区改造项目遗留问题,经常委会领导包案督办后,相关部门积极履职,困扰群众20余年的鸿运大厦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施工,群众在2025年春节前喜搬新家,自发送来锦旗。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办件要求,对于群众反映的合理信访事项加强跟踪督办,增强办理实效,积极督促职权部门依法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建立重点信访事项台账,绘制“信访受理—研判分类—领导包案—跟踪督办—结果反馈”全链条工作流程图,督促办理单位制定处理工作方案,推动受理、转办交办、督办、答复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努力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者多个诉求的信访事项,注重加强同“一府一委两院”和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沟通对接,形成“内外联动、左右互动”的信访大格局,增强工作合力。
  “六个一”服务机制“全流程”提质增效
  积极推行“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茶暖心、一次耐心解答、一片诚心办事、一个公正答复”的“六个一”服务机制,让人大信访工作更有温度、更接地气。在信访接待室提供《信访适用政策法规汇编》《泸州市惠民政策一本通》等资料,开通了泸州市地方性法规查询二维码。实现“人大信访热线”电话24小时在线,严格落实“接诉即办”的要求,提高工作质效,确保群众呼声随时有响应,切实履行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理念。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人大信访工作的“衡量尺”。把“六个一”服务要求转化为工作措施,并明确信访受理范围、受理程序和办理方式;实行挂牌到位、制度上墙到位、便民设施到位、法治宣传到位“四到位”,做到热情接待群众、耐心听取诉求、专业纾解情绪;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倾听群众诉求,帮助化难解忧。
  在“六个一”服务机制下,一大批群众的“糟心事”“烦心事”得到解决。比如,群众金某反映其所居住的老旧小区围墙存在倒塌的安全风险及道路坑洼易积水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从“小切口”入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转办督办和对接协调,街道和社区迅速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予以解决。再如,群众聂某某要求约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正在开展的“115—代表在找我”活动,会同选区人大代表接待了选民聂某某,听取选民的意见建议,工作得到选民肯定,既妥善处理了群众的信访诉求,又很好的宣传了我市的代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编 辑: 夏红真
责 编: 刘静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