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刘锦帆:追风逐梦 向“新”而行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宫宜希
刘锦帆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甘肃酒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一排排洁白的风力发电机高高矗立,巨大的叶片迎风转动。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刘锦帆眼中,每一次叶片的旋转都蕴含着将自然之力转化为澎湃“绿能”的奇迹。
初见刘锦帆,她一身干练的蓝色工装,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眼神透着一股子坚定劲儿。2009年入职以来,她尽心尽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从技术员、质量主管、开发改进工程师、型号团队负责人一步步成长为公司主任工程师。

刘锦帆代表。(代表供图)
担任质量主管时,对每一支叶片悉心呵护,每日检查走动,脚底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茧;担任型号工艺工程师时,带领团队完成新型号的试制,达成材料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年度节省成本几十万元;兼任生产型号负责人期间,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了一铺二24h的工艺路线,保证了生产及时交付……10余年来,刘锦帆坚守生产一线,不怕吃苦,攻克多项技术难关,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甘肃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西北风电的戈壁铁娘子”。
2019年,“刘锦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在她的带领下开展技术革新、完善作业流程,获得了多项专利发明,形成了“1+1>2”的放大效应,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秉承公司“引进人、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的人才战略,刘锦帆还连续5届担任“中材叶片百人计划”班主任,高质量完成新员工技能培训。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为热爱的风电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刘锦帆十分自豪。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刘锦帆深感责任重大。“甘肃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风电领域一线的产业技术工人代表,新能源及新能源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一直是我关注的议题。”
履职以来,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刘锦帆先后提出了关于“支持酒泉建设国家特大型新能源基地”、“支持酒泉建立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区”、“加快启动库木塔格沙漠(甘肃)新能源基地建设”等19条建议,均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办理和答复,这让她信心满怀。
经过一年的实地走访调研,刘锦帆发现,酒泉市瓜州县已建成能源发电装机达1674万千瓦。据测算,瓜州县新能源资源总量可达100吉瓦,光伏、风电、光热资源分布合理且潜力巨大。在看到新能源发展显著成绩的同时,她也深刻感受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她指出,随着甘肃省“十四五”第三批风光电项目和瓜州光热产业基地的接入需求日益增长,新能源企业“有电发不出”的矛盾日益突出,配套电网建设亟待加速。
对此,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刘锦帆提交了“关于将酒泉市纳入国家风光电大基地建设规划,协调解决新能源电力外送通道的建议”。她提出,建议将酒泉市的瓜州及周边新能源富集地区纳入巴丹吉林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规划中,以加快新能源开发进程;同时将酒泉市的瓜州县750千伏西湖变电站及送出线路工程列入近期建设范围,提升瓜州及周边新能源富集地区外送能力,进一步加快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在国家能源大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风力发电前景无限!我将持续聚焦甘肃新能源发展,依据调研、工作情况提出建议,推动甘肃绿电优势加速释放。”刘锦帆说,她将继续秉承“借自然一片风力,还人类一份清新”的使命,立足本职工作,带领团队克难奋进,为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助推甘肃“风光大省”加快向“风光强省”迈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编 辑: 刘冬
责 编: 刘静波